/ 与 你 一 起 ,遇 见 未 来 /
◆ ◆ ◆
文 | 致远
人这一生都在与环境斗争,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么,你的生存空间就会被环境压缩。突破自我,是个永恒的话题。而自律,是一切的基础。
这篇文章,写给自律入门级别的你,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相关专业的书籍,盘点了7个常见的自律误区,旨在帮你「正确地认识自律,建立信心」。
▼ 自律使人优秀
自律可能不会让你走上人生巅峰,但一定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长期保持自律的人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里给出两个大家熟知的例子。
事迹一:在综艺节目《女人有话说》中,韩雪的作息时间曝光了。07:30起床,3分钟洗漱,5分钟上妆;每天只吃2顿饭,18:30以后不吃东西;睡前一小时阅读……
△ 韩雪的自律生活
事迹二:某位清华学霸,每天1点睡觉,6点起床,这份密密麻麻的作息时间表,多达40多张,将每周每个时间段的学习内容精确到几点几分……
△ 学霸的日程表
看完上面的例子,「主角儿」让我们惊为天人。一方面,我们满心羡慕他们的优秀,见贤思齐;另一方面,我们又视「自律」如拦路虎,满脑子的做不到、好痛苦、太可怕……
为什么我们明知自律对人有益,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
因为我们对自律存在认知误区和行动误区。
你在自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我都遇到过了,下面,我们从这7个常见的自律误区出发,重新认识自律。揭开自律的神秘面纱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律并非遥不可及,你也可以做到。
▼ 4个自律认知误区
误区一:自律可以一步到位。
有的小伙伴很心急,希望短期内来个大变活人……这怎么可能?
其实,自律是分阶段的:
1)痛苦期,这个阶段往往伴随着剧烈的思想斗争。
2)稳定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思想指引行动,适可而止。
3)深刻期,这个阶段规律的生活习惯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整个人身心自由。
自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消息是,自律痛苦期是一个很短暂的阶段,深刻期那种自在上进的状态,将陪伴我们渡过漫长的人生。
△ 自在的生活状态
误区二:自律=自虐。
我们总是觉得自律是一件很痛苦、很可怕的事情,下意识地认为「自律=自虐」。
自虐,是指自己伤害自己的行为。放纵、自我放逐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欲、欲望和感情的奴隶」。
自律,是自爱。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当你能担当起责任的时候,会很累,但是会很满足。
人痛苦的根源,是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当下环境中面临的问题。换句话说,痛苦是无法回避的,只分早晚。如果今天选择了安逸、畏难,拖到最后人生的难题来临,连回旋的余地都很小了。所以说,自律是个好事情,「晚行动不如早行动」。
误区三:自律很无聊。
一方面,自律并不是放弃娱乐的权利。自律的人,他也有自己的娱乐爱好。自律如村上春树,每天四点起床,坚持写作、跑步三十年,也有自己的娱乐。他把下午两点以后的时间,定义为娱乐时光,随心所欲地睡睡午觉,听听音乐、看看书。
另一方面,自律的人,能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当人们在做自己擅长、喜欢、并能通过自身努力带给自己成就感的事情时,我们会获得愉快、乐趣、忘我等情绪,同时伴随着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我有一个同事,从我认识他起,几乎每一个能外出的周末,他都会户外跑20~30公里。有人问他,累吗?他反问,你打游戏累吗?
△ 同事的长跑日常
误区四:自律全靠意志力坚持。
如果你曾经观察过自己的意志力变化情况,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在早晨时意志力最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晚上的意志力消耗殆尽,这刚好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熬夜修仙。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研究发现,人们的意志力像肌肉一样有极限。它被使用之后会渐渐疲惫,如果不让肌肉休息,人们就会完全失去力量。
如果单纯依靠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拒绝诱惑,每使用一次意志力,能量就会消耗一点,以至于最后人们可能没有办法使用意志力,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失控。
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生活规律一些,养成好习惯(习惯是潜意识的)。意志力是稀缺资源,不要轻易动用。
▼ 3个自律行动误区
误区五: 过度自律
有些小伙伴,在一开始已经意识到自身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拖延症、焦虑、消极等,急于求成。在自律的初期,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计划,不仅缺乏合理的缓冲,而且,设置的目标过多导致自己无法完成 。
例如,心血来潮,照搬名人的日程表。自己也定个清晨4点、5点起床的“小目标”。最终结果往往是,靠毅力坚持几天,草草收场,连下一次行动的积极性都没了。
自律,原本是私人订制的事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执行,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 王健林的日程表
误区六:道德许可陷阱。
道德许可陷阱,是指我们在做了一件好事之后,有更充分的理由去做一件「坏事」。
你下定决心明天开始认真学习,于是你对自己说,那么今天就最后放纵一下,刷会儿剧吧!你成功坚持健身一周,于是你对自己说,那么今晚大吃一顿奖励一下自己吧!
道德许可陷阱,让我们相信放弃锻炼、打破预算、放松几天是对自己的“款待”,而这种“款待”往往会使我们与自己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甚至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不需要真的“做了努力”,只要我们制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大脑就会产生一种目标已经完成的错觉,于是我们就这样输在了起跑线上。
误区七:自我否定
科学研究表明,消极情绪更容易使人屈服。
当我们未达成目标或者遇到困难时,自我否定非常容易使自己进入消极状态,过多的罪恶感和羞愧不仅不会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反而会使我们陷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境,以至于彻底放弃自控。简称,「心态崩了」。
当我们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要寻找快乐,而忽视了眼前的「快乐」可能带来的长期恶性后果。想要瘦身的人开始暴饮暴食,想要理财的人开始剁手购物,想要学习的人开始心不在焉,想要戒烟的人,吓得赶紧点根烟压压惊……
此外,当我们面对挫折备受打击时,我们会想到另一件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决定作出改变。下定决心让我们不再觉得自己是个犯错的人,而是相信自己能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但是真正做出改变时面临的挑战却会给我们当头一棒。当挫折再一次来临,失望就会取代最初决定改变时的良好感觉。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会再度引发曾经的罪恶感、抑郁和自我怀疑。于是很多人就会陷入情绪低落的恶性循环。
其实,自律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完成,也不是每一天都要做到。刚刚开始自律的我们,应该给自己一点宽容和时间,不要自暴自弃。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儿,我做了些什么,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 总结
本文为自律入门者量身打造,从「树立认知」的角度,剖析了7个自律误区,帮你正确的认识自律:
1)自律不能一步到位;
2)自律是自爱;
3)自律也可以很快乐;
4)自律应该从培养小习惯开始;
5)自律,是私人订制的事情;
6)谨防「道德许可陷阱」;
7)接纳自己,不要自我否定。
下一篇文章,将从「具体实践」的角度,为你揭开“失控和诱惑背后的秘密”,从心态和具体执行上,为你提供最科学、最实用的方法,帮你步入自律的正轨,打破生活困局,自由自在!
感谢你的支持。
以上7个自律误区,你中了几个?
如果说中了,或者,你还有其它困扰你的问题,不妨留言告诉我 : )
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一下“喜欢”哟~
THE END
- 谢 谢 -
-作者-
致远,终身学习践行者。聚焦学习方法、成长与个人提升,与你一起遇见未来。
VX:致远大师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