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娘子岳庙还香愿,不曾想遇到高衙内纠缠,亏得林教头及时赶到,“恰待下拳打时,却认得是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众人几番相劝,林冲虽然闷闷不乐,倒也借坡下驴,罢了此事。
奈何高衙内贼心不死,又撺掇林冲故友陆谦陆虞侯骗得林冲同饮,借机对林夫人再图不轨,幸得丫鬟锦儿通风报信,林冲再次救出夫人,砸了陆谦家当,拿了解腕尖刀,去寻那陆谦报仇。林娘子欲待息事宁人,林冲却道:“叵耐这陆谦畜生!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来骗我!”以致在高俅再遣陆谦带人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时,林冲喝骂:“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饶:“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遂将陆谦剜心剖肝结果性命。

陆谦受恩情于林冲在前,利用林冲的信任助纣为虐在后,背信弃义,卖友求荣,实在该千刀万剐。正如林冲所言:“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来骗我”,凿实可恨。但是林冲在上当受骗之后,没有寻图谋其妻的高衙内报复,反倒要杀了陆谦这小人泄愤,除了朋友背后插刀的确可恨之外,恐怕以前岳庙还愿时认出调戏林娘子的是高衙内时,“先自手软”的表现颇能说明问题。
林冲面对以高衙内为首的一干小人,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他报复对象的选择很值得玩味。假如你我处在陆谦的位置,大抵的做法也无非以下几种可能:一则严词拒绝,并相助林冲,以报昔日之恩,以全兄弟之谊。结果是陆谦舍身取义而卒;一则虚于委蛇,暗中通报林冲,以保全林冲夫妇。结果是陆谦办事不力而黜;三则如其所为,出卖林冲,以朋友的鲜血染就自己的顶戴花翎。我们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呢?当把这样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也许才会真正的去打量我们自身的道德能坚守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林冲与高俅悬殊的实力对比面前,恐怕“太尉差遣,不敢不从”未必不是大多数的选择和托辞。不过于陆谦而言不幸的是碰上了愤怒中战斗力爆表的林冲,挂了而已。

再看林冲的报复选择:当鲁智深要打杀调戏林娘子的登徒子时,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这里,林冲先行替高衙内的无耻行径找个说辞——不认识拙荆,再道出根本——不怕官,只怕管。也就是说,与高太尉正面冲突,林冲也是不敢的,也只能“权且让他一次”。
但是当陆谦将他诳去饮酒,为高衙内提供机会,在高衙内已经认识林夫人,仍旧不肯放弃他的包天欲念的情况下,林冲依然没有找高衙内算账,而是提刀去寻陆谦。这背后恐怕不单是被朋友出卖之恨超过了高衙内辱妻之恨,而更多的是对高俅所代表的权利的畏惧,所以他只能去寻陆谦报复,而对惹不起的高衙内再让一次喽。

高俅是林冲惹不起的,陆谦又何尝惹得起?如此看来,陆谦的“太尉差遣,不敢不从”倒也是实话一句。大多数情况下,陆谦的“不敢不从”是能够以人格的丧失换取足够利益的,对一心求取飞黄腾达的陆谦来说,“不敢不从”里也自然有“怎舍不从”的意愿。所以陆谦该死,即便是被剜心剖肝,也不值得同情,但是要说这个阶段的林冲嫉恶如仇,恐怕也言过其实。起码他的嫉恶如仇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此恶他得惹得起,除恶不损个人利益,方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正如中菲的南海之争,中韩的萨德导弹部署之争,各为本国之利,分分合合不过是利害衡量的结果。抵制菲律宾的香蕉或是韩国的产品,给对方施加压力,都是维护本国利益的举动,并无不妥。但是这菲韩不过是助纣为虐的陆谦角色罢了,而对于大家心知肚明的幕后高俅,却无人抵制与抗议,恐怕未尝没有林冲类似的“让他一次”的心理吧?林冲虽有相安并处之心,奈何高俅确无一山二虎之量。只是无论是菲还是韩,在林冲与高俅摊牌翻脸时,恐怕都免不了成为陆谦的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