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
产品型社群 - 读书笔记

产品型社群 - 读书笔记

作者: 彦彦彦彦彦彦瑾 | 来源:发表于2017-12-02 13:09 被阅读13次

【1】工业时代,依靠的是产品和功能,导致必须得依赖广告和渠道,才能与用户建立联系。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生命周期将迭代的越来越短,这也就意味着功能体验已经没有了优势。

消费者对情感体验的需求会逐步超过功能体验的需求,情感将代替科技成为互联网中最重要的性能属性。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好的创始人要会讲故事!

【2】好的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他可以让企业直接连接用户,获知用户确切需求,摆脱对广告、渠道以及库存的依赖。继而可以做到消除中间成本。

以成本价销售商品,以让利的形式使自己的商业模式更具粘性和竞争力,从而实现降维。

当一个企业能够不需要广告费,不需要渠道费,不需要库存就能生存的时候,他转身去攻击那些需要这些才能生存的企业,这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思维中的降维化攻击方式,小米不就是这样攻击其他企业的。

所以,只有把自己逼疯,才能把别人逼死。

【3】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创业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通常只适应某种特定的类型的人。passion 是最廉价的,创业更需要坚持,是在孤独和漫漫长夜里的坚持。我们发现,一个企业是否能成为成功的企业,与创业者是否真正有梦想有关系。成功的人通常需要具备两种精神,一种是布道者的精神,一种是杀手的精神。

【4】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七字诀”- 专注、极致、口碑、快

【5】其实我之前也是一个完美主义,特别特别的细节控,一件事情在我没有做到很完美的状态时,根本不会拿出来让别人看。

但我现在突然醒悟了一件事情,“小步快跑”才是上上之道,慢条斯理的推一个产品真的很容易死的很惨。1是,不能迅速引爆市场,只能一直是一种不死不活的状态,这就意味着你以后的推广工作会越来越难。2是,如果你抢占先机,就意味着还有可以迅速迭代的时间,慢条斯理有可能会让你错过风口。

所以小步快跑,快速自我刷新才是生存之道。

【6】三星为什么能打败日本的制造业?苹果为什么能打败三星?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

产品≠制造

产品是指设计思想、创造附加值的能力,是有生命的,可以让人产生怦然心动的东西。

而制造则是指与工厂、生产、材料相关的部分。

而且现在大环境不同了,再野的一个企业也可以凭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日本的制造业一直都很高端,强调技术含量,所以他一直认为技术先进就应该畅销。因此对“产品”本身很少有思考。三星有两个强项,一、赋予产品心动感,所以他就算价格再高一样还会有很多人买。

二、是很会模仿,当然他不是照抄产品的外形和构造,是退回到功能,研究功能存在的意义。去掉不需要的功能,再将有用的重组一下。所以这样一来,不用开发新的技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很多设计。

所以后来他一直用这种办法,不断的推相似的新品,来取悦用户。相当于不断的用加法。不断的通过各种功能的互相组合,推出新产品。

但是,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是在增加用户的钝力感,所以,他最后被一直强调简单、极致的苹果推翻掉了。

【7】为什么工业时代强调技术,互联网时代强调情感?

《奇点临近》一书说道,技术刚开始的时候,通常进步不是很快,但到达一个拐点后,其增长速度非常快,回呈现指数增长。我解释一下,你可以想象技术是一条有生命的线形图,刚开始增长很缓慢,到达一个点时,指数性/爆发性的增长。

我们可以将工业时代理解为拐点之前,市场需求很大,而技术进步却很缓慢,你的技术和功能就是你的壁垒。

但进入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的周期越来越快时,就意味着产品更新的周期会越来越短。你花了一年,辛辛苦苦搭建的产品。可能别人3个月就抄了过去,功能好已经成为标配。

当这种硬性的实力已经构不成壁垒,我们开始比的是不是就应该是软实力了。

那么什么是软实力?

答:情感。乔布斯在苹果上倾注情感:极致,罗永浩在锤子上倾注情感:认真。

所以他们才能打动人,不管产品做得怎么样,就是有人愿意花钱替他们买单。

【8】这次我要讲一个笑话。

在2013年的互联网大会上,虎嗅的主编李岷对话雷军。

对话时间很长,后来被网友另类解读为以下版本。

李岷:雷总,谈谈小米的生态系统?

雷布斯:生态?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雷总,对可穿戴设备有什么看法?

雷布斯:可穿戴啊?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雷总,对改变世界怎么看?

雷布斯:不关心,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雷总.....?

雷布斯:呵呵,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在心理学里,语言是有力量的。当一个人经常重复一句话时,这句话就会成为他的理念;公司的老板经常重复一句话,他的下属、整个公司也会形成这样的理念;一个公司经常向用户重复一句话,它的用户也会认同这个理念。

如果你想让你的团队成为什么样,可以反复的重复自己的观点。潜移默化的会改变他们。

【9】什么是尖叫?

小米有两个KPI,

一、用户用了产品是否会尖叫?

二、用户用了产品之后,是否会推荐给朋友?

苹果鼎盛时期,把产品的使命明确地设定为“客户尖叫度”(Customer Scream),而不是“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这两种“度”缩写虽然都是CS,但却大异其趣。

符合预期与超出预期,从结果上截然不同,“尖叫”本身就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自我表达,它意味着二度、多度传播,所以会产生自主推荐的可能性。而“满意”的传播力往往是强攻之末,行而不远。

“超预期”有静态和动态之别,静态是指让用户尖叫一次,动态是指让用户持续不断的尖叫。这种是最难的,因为每一次尖叫都在暗中扩张用户的钝感。所以一次会比一次难。

你要永远超越用户的预期,得把自己逼到什么程度呢?哈哈哈哈。

不给自己留一点点余地,只有把自己逼疯,才可能把别人逼死。

【10】产品的极致精神

这位日本的老人叫小野二郎,他一生都在做寿司。

引用前段时间特别火的一句话。

一旦你决定好自己的职业,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

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

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别人敬重的关键。    ——小野二郎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没有自己的主体,世界把自己推到哪里就去到哪里;

另外一种人有自己的情怀,有自己的追求,坚持做一件事,把它做成自己的作品,对作品付出一种情怀。

慢慢的,这个作品有了意义,甚至超过自己生命的意义,最后这件事情成了伟大的事情。

所以当你觉得前途晦暗无光时,就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出来。

上面都是我总结的比较细碎的点,

现在我先总结一下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

这本书刚开始用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 赌局为引,引出这本书的一条主线,其实就是工业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差异。

为什么要以他们俩为例呢,格力是追求产品功能的工业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企业,而小米,虽然是靠小米手机起家,但他能够在这个市场中迅速崛起的原因确是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战略都是按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来出发的,可以说是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工业。

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去探究这个赌局的输赢,而是应该思考的一点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餐饮人都在说跨界打击是在耍流氓,甚至被很多新兴品牌弄的很难受。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输在自己身上,不懂得拥抱变化。

引出主线后,开始从产品出发,对比工业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有哪些不同。

我们先来看一个模型,这个是以前商业强调的若干个重要的因素,先不去探究这个模型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合理。

我想先提出3个问题。

1.营销和产品哪个更重要?

2.技术和产品哪个重要?

3.战略和产品哪个重要?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产品和营销哪个重要,我的观点是产品为王。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举个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公司。微软和苹果,微软代表工业时代,拼的是营销;而苹果则代表的是互联网时代,拼的是产品。当你的产品做到极致时,就可以套用那句话,“好的产品会说话”。

在工业时代,产品想要家喻户晓,就必须打广告,导致很多公司不得不依赖广告,在其中投入30%的经费。而互联网时代就不一样了,有了很多社交性质的媒体,当你的产品有一个爆点时,连接用户的成本几乎为零了,所以。当你的产品足够好时,就是一个广告。

总结一下,

工业时代,产品连接用户成本巨大,不得不依赖广告;

互联网时代,产品连接用户成本为零,产品本身就是广告。

相关文章

  • 张兵:互联网思维:产品、社群、自组织

    李善友教授的《产品型社群》这本书真棒,今天继续分享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 乘风破浪的新手妈妈D324

    《一个社群品牌的内部运营笔记》P334—P347 1.产品型社群、人格型社群、社交型社群和传销型社群。 ——社群的...

  • 产品型社群 - 读书笔记

    【1】工业时代,依靠的是产品和功能,导致必须得依赖广告和渠道,才能与用户建立联系。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生命周...

  • 张兵《社群营销》笔记

    社群分为几种呢? 1、粉丝型社群 2、合伙人社群 3、老板型社群 粉丝型社群,就是购买你产品的终端用户社群,例如你...

  • 人脉型社群变现

    关于社群变现的文章,写到这里就快要结束啦,因为社群的类型,我们目前看到的就是:产品型社群,大咖型社群,人脉型社群。...

  • 张兵: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产品型社群

    最近在阅读李善友的《产品型社群》,感觉这本书很棒,很多观点很超前,现在将每天学习的读书笔记与你分享。

  • 社群的类型到底有哪几种?

    大概有这样几种: ·产品型社群。小米其实是产品型社群的升级版,整个社群是以小米为核心的。这类社群的生死存亡完全系于...

  • 产品型社群

    一个人做互联网产品之前应该先思考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思维,混沌大学的李善友在《产品型社群》一书中如此总结: 互联...

  • 产品型社群

    一句话总结:产品型社群,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最佳生存方式 《颠覆式创新》更多的是可以看做是讲义的书籍,他也在不断的更...

  • 产品型社群

    最近读了李善友的书《互联网思维》和《颠覆式创新》,有很多感触。我特别想和大家推荐《互联网思维:产品型社群》这本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型社群 - 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rn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