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扮演病人的躯体化现象

扮演病人的躯体化现象

作者: 珊珊来迟_868e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4:37 被阅读269次

没病闹病叫作扮演病人,在心理学上叫作躯体化现象,就是人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病症,都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

躯体化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心因性反应,就是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反应。用一句形象的说法,心病跑到身体上。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经常有这类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各种心身问题。

很多时候,闹病是人的一种需要。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面对心理压力的时候。这时候,人就会闹病,从而回避生活困境,缓解心理压力,应付现实难题,病就成了人心灵的一个避难所。人的心灵总难免需要暂时避难的时候,闹病正好可以满足人的心灵避难的需要,这就是扮演病人的基本心理功能。

心病跑到身体上,还会得到平时得不到的一些“附带好处”。比如家人的关照、困境的回避、责任的放弃。但是,扮演病人的所谓好处,弄不好往往会变成害处,妨碍心理问题的及时调整,给身心健康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

怎样正确对待躯体化现象呢?

一、做好自我心理防范。

尽管谁都难免扮演病人,但我们还是尽量不拿扮演病人说事,不让心病跑到身上来。说到办法,就是学会直面困境,对问题采取现实的对策。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现实问题,该攻就攻,该守就守,该撤就撤,该投降就投降,这样人生会少走弯路。

二、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一方面是认知调节。就个人而言,应该突破“重体轻心”传统的影响,对心理健康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心因性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勇于和善于正视和化解引发躯体症状的心理情结,坚信“心病还需心药医”,不让心病跑到身体上。

一方面是行为调节。当事人要拿出积极的自救行动,哪怕还会有症状,也带“病”工作和生活,而不要逃避生活。这除了自己的坚定自救,还需要家人的配合。

当然必要的话还可以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相关文章

  • 扮演病人的躯体化现象

    没病闹病叫作扮演病人,在心理学上叫作躯体化现象,就是人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

  • 浮生日记【44】躯体化现象

    今天脱掉衣服,摸了摸自己两只手臂上突然起的疹子已经慢慢结痂了。外公去世,太过于悲痛,太过于着急,太过焦虑,一夜之间...

  • 躯体化

    定义:情绪不能表达,转而通过身体来表达,这叫躯体化。 ✨我不能对你直接说“不”,可我还是想表达,那干脆就用躯体出问...

  • 躯体化

    人人都会情绪,好的情绪让愉悦,坏的情绪让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不论好坏,都需要有疏导的对象,这也是关系存在的价值,要...

  • 躯体化

    情绪不能表达,转而通过身体来表达,叫做躯体化。简单的理解是:我不能对你直接说“不”,可我还是想表达,那干脆就用躯...

  • 躯体化

    躯体化-不能通过情绪表达的能量,就会转而攻击身体。 能量守恒定律不只是现实中的能量,情绪能量也是如此。火焰可以焚烧...

  • 躯体化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躯体化,意思是说当一个人不会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志时,就会转向用身体去表达。 一个人被要求做一...

  • 躯体化

    当人们用躯体形式(生病)或行动来替代语言时,情绪的表达便由语言转变为了躯体形式。这样的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

  • 心理疾病的躯体化

    邵亚军焦点解决网络中级第11期持续分享第358天 所谓躯体化,就是这样一种现象: 患者自觉有很严重的躯体症状,如头...

  • 65 躯体化

    65 躯体化 《101种防御机制》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咨询师加油站的课程《101种防御机制》。我是郭彦军。 今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扮演病人的躯体化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st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