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似乎关于狗的故事,因为影片中的确有一条小狗名叫“爱因斯坦”,影片的最后字幕中也警示大家要爱狗、不要打狗和吃狗肉。但我看完这部影片后,在对小狗爱因斯坦怜悯之余,感受最深的是青春期懵懂青少年混沌式的痛苦成长经历,很具有中国式特点的一类青少年成长,很有代表性,发人深省。
一般人的家庭中,孩子的成长普遍缺乏长远规划和引路指导,很多的孩子们往往是在血与泪不断交织的过程中,一路跌跌撞撞至中年,而后人生基本定型。孩子们是伴随着不间断的疑问成长的,对这些疑问,大人们往往从大人的角度给以简单处理,很难触及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比如主人公李玩,父母离异后她在爷爷奶奶家生活,她的父亲有了新家。她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性格甚至说有点偏执。她无法决定自己的学业,任凭父亲抉择;她对爱情是悲观的,她模糊地对姐姐的男朋友存有依恋;她的爱是偏执的,对爸爸送给她的一条小狗,由起初的漠不关心,到逐渐的接受,到丢狗之后的发狂。
丢狗事件是李玩人生成长的转折点。她心爱的小狗“爱因斯坦”让爷爷在菜市场不小心弄丢了。在大家都放弃找狗的时候,李玩出去执着而又漫无目的地去寻找,希望能找回来。可是,在经过了爷爷被自己推倒受伤、奶奶也身体不适、自己被父亲一顿暴打、一家人气氛不再融洽的时候,她悟到了这个世界是那么的不完美,自己为何偏偏去追寻完美呢?弄得大家都不快乐,自己也不快乐,何必呢。
她妥协了,毕竟她心里有爱。她爱着她的父亲,不想让父亲为她的学业操心,她考了第一名;不想让父亲为小狗的事烦心,为她新买的小狗叫“爱因斯坦”就叫“爱因斯坦”吧;不想让父亲为她还那么幼稚费心,该喝酒的时候就喝吧,即使面对吃狗肉这个令自己感到心痛、恶心和难以接受的事情也在众目睽睽之下顺从了,从容的吃了下去。
如果吃狗肉这件事情换成是我去面对,我认为我做不到。但李玩做到了。她不仅成熟地面对这件事情,还成熟地面对感情,冷静地拒绝了她姐姐的男朋友对自己示爱;成熟地面对同父异母的弟弟闯入她的生活,弟弟过生日她看着大家快乐自己也跟着快乐;成熟地面对“爱因斯坦”的命运,即使有一天碰到了原来的“爱因斯坦”,她也不去主动认领了,因为她知道她即使领了过来也无法掌握它的命运,不知哪一天得罪了弟弟,可能又会像新“爱因斯坦”那样被送到狗肉饭店挨宰去了。
她试着去爱着这个世界,即使这个世界让她遭受创伤;她能做的,也许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带给周围的人快乐,尽管她的努力是那么的小小一点点。李玩的成长转变过程,也许是混沌式成长向好向善的特例吧。可能我们很多人还来不及转化的这么成功,生命之河却已匆匆流过。
曹保平这位导演我是有印象的,《光荣的愤怒》等作品拍得也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