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的平房,家里祖产还行,留了两进的院子带两个天井,不过家里人口众多真到住的时候就拙荆见肘,每户一间房二十几平而已。那是楼房也少,大家住的都差不多又在市中心也就没觉得怎样。
少年时楼房开始慢慢出现,看着邻居们一户户的搬走,心中难免有点失落,玩伴越来越少,院子越来越空。总想着也能早点搬出平房,毕竟每天早上挤公共厕所是种悲哀…
终于在十四五岁时父亲单位分房拿到了一个脱壳的二手房,虽说是二手但也是半旧不新的楼房。完全没有装修的概念,就是拿墙纸糊了一下(没有装潢公司,找了两个画画的老师,后来都成大画家了,在家忙活了一天喝了一顿酒,完事了)全家欢天喜地的第一次搬了新家。那是木有搬家公司这一说法,是父亲叫上几个哥们拿着老三轮一趟一趟的拉过去。记得好像是11车,拉完后大家一起搬上楼,搭床的搭床,搬桌的搬桌,大家各负其责半天就全部搞定了。晚上就在新家吃了一顿简单的家常菜做为庆祝。
老四楼住了快15年,我也到了30岁。要结婚于是买了新房。记得当时的房价已经2000多了。工资有限,狠了狠心买了套大的楼中楼,6楼的楼中楼相当于7楼好高。开始装修时也没用太正规的装潢公司,找了个朋友介绍的设计师(本职是午美设计)出了张设计图,不是电脑版的,全部手画。然后再找了个大包工头拉了几个手下,按照手画的图稿开始装修。所有材料都是我亲自跑前跑后,小都钉子大到卫浴全部亲力亲为。记忆最深的就是去买木料,那时所有吊顶全是用木材改装的,没有现成的组合。一个人带着家里的木工直奔木材市场。运河边一堆堆的木头,乌泱乌泱的,啥品种也不清楚就和人谈。最后买了15个方的老杉木,叫了板车往回拉。那时人工已经开始涨价了,记得搬东西上个楼一层都是50块。前后光搬物质都快四五千块。终于在耗时3个月的时间内全部装修完成搬入新家。
小富即安的生活持续到娃上小学。学区房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面对每日一涨的学区房,为了娃能上个好学校。狠了心买了一个老旧小区的五楼。想着只是为娃上学就没有大搞装修,把厨房和卫生间做了个改造即可。
现如今又要面临新一次的抉择,父母都年纪大了,每天爬楼已是气喘吁吁。老旧小区电梯的民生意见提了好多次但真正解决还是未知。急切要换一个带电梯的房子…房价太高也只好观望为主,真要下狠心大换还真怕。
房子一直是国人心中永远的情节,没有房子好像就没有归属感,没有房子就没有成就感。经常听人谈话说谁谁谁又买了某个新开发的楼盘,语气中充满了羡慕嫉妒恨。诚然看看当下的楼市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场景。现在想想无论是平房还是楼房,无论是别墅还是洋楼。房子归更到底还是表示家。有至亲在何处都是家,这样想可能会心里好受的多。房价一天天的涨,对我们这些有心而无力之人来说,有房住即可,想改善还需继续努力。希望我在退休前再能搬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