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非暴力沟通又叫做“长颈鹿语言”。为了更加形象地介绍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发明了两个形象:一个叫长颈鹿,一个叫豺狗。所谓的豺狗就是我们日常的语言模式,所谓的长颈鹿是我们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由于成年长颈鹿的心脏有40公斤,因此让人联想到它很少受到伤害。另外,长颈鹿身材高大,所以可以看到很远,不会被眼前的东西所阻碍。除此之外,它还有非常特别的牙齿,因此它能够吃很多带刺的植物,把它们转化为养料。所以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无需他人改变的力量。
通常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会有以下这四种表现,我们形象的比喻它们为“四个耳朵”:
1.自责(耳朵向内的豺狗)
2.指责(耳朵向外的豺狗)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耳朵向内的长颈鹿)
4.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耳朵向外的长颈鹿)
I 我拆我拆我拆拆拆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会按照你的意愿来表达,所以听到不中听的话在所难免。如果应对,不仅反映人的个人素质,也在考验人的人格是否完整。
在面对不中听的话,一般有四种可能:
1.自责
2.指责
3.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4.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相对而言,前两种虽然对象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感性,不理智,在心理建立心理防御。不过一个把自己暂时隔离开来保护自己;一个是通过攻击别人来保护自己。后两种较为冷静,理性。
所以更有效的做法是:
1. 先停止指责和自责
2. 用心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
3. 跟自己和对方确认需要
只有冷静理性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听出弦外之音,真正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倾听对方真正的需求。
A1 过去的经验
以前,在恋爱中也会偶尔听到女朋友说难听的话,因为太在乎对方,所以一句难听的话更加让人上心,也往往更加伤心。那时候,自己往往选择自责,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不停地道歉。一个是自己性格偏软,尤其是在女朋友面前;而是反求诸己,凡事总是先反思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结果不如人意。没有理性去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和真正需求,导致两个人都很苦恼。没有在两人之间做到有效沟通交流。
A2 未来规划
下次与人交流,听到难听的话,
首先保持微笑,平常心。心理默念“我很大气,平常心,平常心”
其次,提醒自己不自责,也不指责。
然后,理性分析对方的真实感受和真正需求。最后,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同时对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进行确认。以免理解有误,造成误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