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6.17)
我们身处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如何学习,方能有效?投入时间,就一定会有获得吗?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唤醒主体意识,需以方法为王。
故事之一:读史使人明智?
总说,读史使人明智。只要读,就会达成吗?并不尽然。台湾大学吕世浩教授说,在古代,帝王与精英都要学历史,都觉得学历史非常有用;在现代,所有人从小都要学历史,都不知道学历史有什么用。为什么古今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吕教授指出,其实不是学历史没有用,而是古人学历史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那么,古人是怎么学历史的呢?吕教授概括为一点,即在最关键处,把书合上。当你读到一本书,读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面对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头,需要下决定的时候,请不要接着往下读,而是把书合上,作为读者,想一想,如果你是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怎样决定?努力地想,把一切想清楚之后,再把书打开,看一看历史上的那个人是怎样做决定的,他的决定和你的一样不一样,他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用这种方法,把历史人物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深度联系起来,用古人智慧来磨炼我们自己的智慧。这样读历史,方能使人明智。
故事之二:如何开展视频学习?
读史如此,视频学习,亦是如此。
如今,线上学习作为线下学习的重要补充,已经成为我们校本研修,专业提升的重要方式。如何开展视频学习呢?代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其一:如何设计?看到一个课题,先想如果是自己来上课,会如何设计全课,目标是什么?围绕目标达成,分成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对应哪个目标?哪个环节,凸显教学重点?哪个环节,意在突破教学难点?每个环节,预设多长时间?想清楚之后,再带着预设观看视频,在对比中学习。
其二:如何应答?课堂学习建立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此后,包括师生互动在内的生成又是精彩产生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要时时把自己想象成是正在上课的老师,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要想一想,如果是你,会怎样引导?在学生回答中,要想一想,如果是自己,会如何评价和反馈?
以上“读历史”也好,“看视频”也罢,都不能仅仅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而是要将自己代入,让自己与书中、课中人物感同身受,共同应对,把他人的任务当成自己的任务,用任务驱动自己参与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以他人经历促进自己思考和实践,再在将自己的实践与他人的实践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汲取他人方法,生长自己的智慧。
因此,代入、重构等等,都是方法。这种方法指向的是主体意识的唤醒与责任担当的确立。只有树立强烈的主体意识,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成长能够看见。以此,提醒自己,并与大家共勉。
---2024年6月17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