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教育
关于父母与子女,关于教育

关于父母与子女,关于教育

作者: 笑笑竹笋妹 | 来源:发表于2016-07-10 11:24 被阅读117次

每年七月,注定是不平静的。

大小考生,千家万户,没有多少个家庭能够置身于考试之外。高考,中考,已经尘埃落定,我们就不说了,现在我要说的是升中考试。考试对孩子的煎熬其实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只不过影响没有中高考那么广泛,那么强烈罢了。

今天是小升初成绩公布的日子。我有两位小学同学的孩子,小艺和小古这两位小朋友,都参加了这次考试。平日里两个小孩的成绩都非常优秀,经常名列全镇前茅,都有机会考上区重点初中。唯一的区别是,小艺成绩不怎么稳定,有时候在全镇前十名,有时候可能要到四五十名左右;小古成绩稳如泰山,基本上每次大型的全区统考都在全镇前三名。

除了学习成绩优秀这一点相同之外,在课余生活中,在兴趣与爱好这一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小艺除了作业和各种练习卷,没有其他爱好;小古爱好阅读,不满十四周岁,已经读了一大书柜的书籍,其中不乏名家作品,比如沈从文,琦君,曹文轩,等等。课余时间,基本都是在阅读。平时即使我们几个家庭聚餐或是结伴旅游,她手中也是离不开书籍的,几乎是人不离书,见人就见书,不读书就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难受极了。小古因为爱好阅读,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价值观正确,是个非常懂事省事的小姑娘。五年级时,月经初潮,她不像其他小女孩那么惊慌失措,那么羞涩难堪,只是平静地向她妈妈要了一些卫生巾,一开始就安全地度过敏感的成长期,没有对生活和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

回想自己成长时,由于懵懂无知,由于忙于生计的母亲没有适当的合理的教育引导,导致自己经常弄脏裤子和椅子,那几天放学后总是不敢离开教室,一定要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了才偷偷摸摸地擦洗椅子,才急急忙忙地赶回家,起初不知道这东西是每个月必须造访一次,每个月都被弄得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羞愧难当,这种经历永生难忘。虽然是母亲疏于开导教育,但跟自己孤陋寡闻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当我从同学口中得知小古这段经历,我很是佩服惊讶,更是好奇她为何能够做到如此平静冷静;结果朋友得意地分享谜底,都是因为小古平日里爱好阅读,很多少年成长小说都有提到这一点,她也就能够平静地顺利地度过。

小古除了爱好读书,还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看各种关于唱歌的综艺节目,什么《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蒙面歌手》,等等,她几乎是一期不漏。自己唱歌也了得,经常在家唱K,自唱自嗨,不亦乐乎。

小古因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她能够合理安排自己节假日的生活,不会过分地纠缠着她妈妈,得益于阅读,她懂得很多,包括为人处世和心理调节,她已经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小大人了,既充满朝气,又健康文静,有着这个年纪所没有的淡定。从某个方面来讲,如果孩子能够让我们省心,放心,安心,那么这种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之所以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会生活,能够生活得如鱼得水,欢快自在。

相反,小艺一心只读教科书和辅导书,小小年纪已经高度近视,平日里除了学习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她几乎把课余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没有其他的业余爱好,寒暑假还在做各种竞赛题,目的是为了居高临下,考试胜券在握。很明显,花在课内学习的时间,小艺要比小古多了好几倍,但就是整个人看上去总有点呆呆的。小艺虽然喜欢看电视,但是父母总是以影响学习和视力严加阻止,平日里给人的感觉总是有点郁郁寡欢,缺言少语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非常有限。

人们总是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但是,到了验收的阶段——小升初,小艺却没有考上区重点,平日里花更多时间看文学作品和享受音乐的小古却轻轻松松地考出了全镇前三名的好成绩,让人有点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

这里我花了这么长篇幅叙述这两个孩子的情况,不是为了褒贬谁,只是为了探讨一下困惑我很久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学习,这当然包括孩子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还有最重要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有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大到甚至可以摧毁生命。每年高考放榜后,总有那么一两个考得不理想的考生选择轻生。这是家庭和教育不能承受之痛。这些生命的夭折,警告我们教育者,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成败观念,也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不厌学,像小艺一样认真学习,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但还是没有理想的成绩,当然小艺还不是特例。我所任教的学生,不乏长期勤奋刻苦的,但就是成绩不见得提高,总是中不溜秋的,难道我们要像今年高考作文中的父母那样吗?孩子成绩不理想就暴力出手,在脸上留疤吗?打在脸上,伤在心尖;打是瞬间,伤害是一辈子如影随形。

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例,甚至毫无效果,完全不是学习那块料,事与愿违时,首先备受煎熬的不是我们父母,我们老师,而是孩子自己。父母也许觉得脸面无光,也许觉得孩子将来各个方面要比其他孩子迟缓吃力,甚至杞人忧天地认为这么笨的孩子未来无望了,理由不足地忧心忡忡。父母的非理性言行,只会让孩子更加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自卑心倍增,导致缺少生活激情和乐趣,这才是最恐怖的结果。

教育,是我们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不管你有没有从事教育,你迟早都是一两个孩子的父母。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怎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怎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我们身边都有孩子,自家的,别人家的,大的,小的,他们处于求学的不同阶段,他们应该能够或多或少地引发我们的思考。

我个人认为,只有孩子热爱生活,追求进步,享受生命,群居不寡欢,独处不孤独,真真正正地享受生命,有爱有担当,有十足的安全感,才是成功的教育。

可是,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个忧患意识强烈的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多元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成绩衡量和定性孩子。

不管是对孩子寄予厚望的父母,还是身负升学重任的老师,都应该全面正面地评价孩子的学习。只要孩子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积极的,即使成绩不理想,也要高度肯定其态度,让他们意识到态度端正是美好素质,值得尊重,值得提倡,树立和坚定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还应该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其他长处优点,有侧重和偏向性地肯定和赞赏孩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优势,倍增自信心。

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每一个人天生就自信满满,有些人即使某些方面才能出众,已经有了一定成绩,也会因为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受挫而丧失自信心。比如当下自媒体发展快,很多传统纸媒作家一转眼就错过了微信公众号快速增粉的红利时期,他们的作品优秀,人文气息浓郁,语言或精炼含蓄或从容优美,但是却鲜有人问津,粉丝少,甚至没有人赞赏文章,他们是不被读者大陆发现的孤零零的荒岛,他们中间也有一些人曾经不自信。但是,我们坚信,时间才是最好的裁判员,定论师,能够给出最公道的答案。我现在几乎都不怎么看各大小公众号的文章了,虽然我自己还在努力地写。但是我觉得眼下太多网文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跟风严重,复制粗糙,几乎都在传播为人处世和处理情感的方法论,让我纳闷我这三十几年到底是怎么摸爬过来的。

我自己也开通和经营公众号,已经八个月了,目前关注的人不过百多人,每篇文章的阅读量一般不足50,也曾深深地怀疑过自己,自卑到想要放弃,不要继续糟蹋文字,浪费时间,可是每当这时候总是有一些朋友鼓励,肯定,加油,使我重捡信心。这些朋友有的素未谋面,仅是文字之交,更加让我坚信文字是有温度的,暖人心窝,于是继续笨拙地努力。

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就更加不用说了。要关注,要鼓励,要赞赏,保持孩子的信心和激发孩子的热情,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是孩子的灯塔,给予光明的方向,让他们坚定,勇敢,从不动摇。我们应该是孩子低潮时第一时间想到要倾诉的人,就像傅聪与傅雷,《傅雷家书》是我读过的最美好的文字之一。

问题是,很多家长只会失望,只会责骂,只会施加压力,有的甚至恶语相加,暴力出手,无情地在孩子幼小的已经受伤的心灵上撒盐。比如第三季《超级演说家》总冠军林正疆律师演讲稿中的那个迷失的彷徨害怕的十六岁的孩子,他是偷窃过,他是诈骗过,他甚至抢劫,他多么希望周围人们的宽容与接纳,尤其是家人的宽容与接纳,但是他的家人咒骂他,埋怨他给家里丢脸,是个不孝子。这像锋利而无情的刀剑,逼得他走投无路,只能继续犯罪,寻求让他自在的犯罪同伴,还有监狱。

我还记得,以前讲过一篇文章,叫做《清兵卫与葫芦》,小学生的清兵卫只不过是在课堂上玩耍心爱的葫芦,违反了课堂纪律,就被老师家访投诉,母亲就哭得委屈,埋怨不断,父亲更是粗暴地把清兵卫所有的葫芦给砸碎了。爱的破灭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裂缝。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轻则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重则使孩子丧失生活激情。这种现象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实都还很常见,是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可以回避的现象。

我见过很多父母,一提到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就苦笑,就不断摇头,就全盘否定,忙不迭地转换话题,其实,除了成绩,孩子的成长岁月难道就再也没有可以关注和畅谈的话题吗?即使成绩不理想,孩子的学习态度,存在的疑难点不也是很迫切的话题吗?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父母看待问题不够全面正面,我们急躁,没有耐性,随波逐流,导致孩子失去了高度负责的充满阳光的原生态家庭,导致孩子孤独。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那么通透,都能够体谅自己的父母也只是平凡普通又虚荣盲目的茫茫人海中的一员,都能够跟自己的父母和平相处,都能够跟自己握手言和,这种通透,这种体谅,这种修养,是需要时间积累和岁月沉淀的。

我们很多人可能自己也想拼命要摆脱父母的阴影,想要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尊重和温馨的原始家庭而不断地跟自己较劲,拧巴,斗争,这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但是它完全值得。

现在这个社会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稍不注意,风口就过去,猪还是猪,无法飞起来,我们更应该保持终生学习的观念,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学习的热情,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扼杀,我们就是罪大恶极。

如何鼓励,肯定,赞赏,我认为是没有统一的方法论的,我们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一点孔老夫子早就教诲我们了。人都是千差万别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灵方法,我不认为有。

方法是笨拙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爱,充满同理心的始终如一的爱。我记得琦君在文章写道,当自己的孩子叛逆时,研究再多的教育理论是没有多大作用,理论与实际总是有距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教育理论不一定适合自己家孩子,适合过去的教育理论不一定适合现在,所以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充满爱,充满耐心。爱才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逢山开路,逢海必渡,直达心房。

我还记得超级演说家第三季总冠军林正疆律师的演讲——《正义的温度》。正义是有温度的,只有温柔的眼光,只有宽容的胸襟,只有充满温暖的爱的等待与拥抱,才让能够让曾经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勇敢地回家。不要孩子犯了错,甚至一不小心触犯了法律,也许还受到了拘留和监禁的惩罚,你就只是破口大骂:“我没有你这个孩子!你给我走得远远的!”当犯错的孩子觉得监狱才是更加自在的栖身场所,就是我们爱的缺失,正义的缺失,就是我们道德的缺失,我们应该自感罪孽深重,悔过自新。不要说对不优秀的孩子,即使对于犯错的触犯过法律的一时糊涂的想改过自新的孩子,只要他真心改过,我们就应该宽容,我们就应该笑脸接纳,就应该满心欢迎,给他一份尊重,一条生路。这个很难,真的遇上了,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做到,所以,父母与子女一场的缘分,其实是彼此的修行,成长,蜕变。只要有足够的爱,忘我的抛却世俗功利的爱,我坚信,应该还是可以做到。

教育,归根到底,还是爱的问题。父母足够爱孩子,才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替孩子着想,接纳孩子的选择,还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地。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孩子不会叛逆,不会逃离,不会疏远。相反,即使在另外一座遥远的城市工作,学习,生活,也会常回家看看,不需要国家立法来强制执行,完全是内心需要,快乐的源泉,生活的必修课。每天隔三差五地打个电话,跟热恋中的情侣一样讲尽一切废话。比如,今天早上,中午,晚上还有宵夜,都吃了些什么,那些合胃口那些不合胃口,等等,鸡毛蒜皮,毫无头绪,无理可言,但是却乐在其中,不厌其烦,每天或长或短的电话是点缀,是放松,长年累月,温润下半辈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即使孩子不在膝下,但是父母与子女的心始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彼此放心,我们互相牵挂,我们一直为对方祈祷,祝愿,我坦白我的立场与选择,你支持我的决定与未来,我们像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们是命运相依的战友,我们是父母与子女。

当然,我不是鼓励父母要无原则地爱孩子,宠溺孩子。大是大非,我们心中有数,要把握好尺度。没有原则,丧失原则的爱,就是害了,不在我们提倡的范围。

归根到底,芸芸众生,幸福与否,瞑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家庭建设,这里面无法绕道的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国人传宗接代的观念特别强,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既然爱,就摆正心态。

既然爱,就正确对待。

既然爱,就用心经营。

既然爱,就从自我开始,严以律己,完美自我,诲人不倦,成败得失,不喜不忧。

既然爱,就爱人爱己。

从某个方面来讲,会爱的人,才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父母必须是孩子永远的后盾,永远的港湾,永远的岸。

相关文章

  • 关于父母与子女,关于教育

    每年七月,注定是不平静的。 大小考生,千家万户,没有多少个家庭能够置身于考试之外。高考,中考,已经尘埃落定,我们就...

  • 混乱是童年的主旋律

    今天开始我将阅读《园丁与木匠》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父母教育学子女的书籍,虽然关于教育子女类的书籍并不少,但这本书的...

  • 现在是凌晨两点 忽然想到一些事情 关于家关于爱 关于时间关于父母 父母和子女 子女之父母 永远永远都不会疏离 细细...

  • 父母公益课不同的一次体验今日复盘124/365

    今天临时上了一堂父母公益课,关于情绪,关于多子女教育,关于夫妻关系,关于亲子关系。 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都是...

  • 永恒的代沟

    子女与父母之间,似乎存在着永恒的代沟,关于就业、关于婚姻、关于孩子,当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越被传统的思想所束缚,因为...

  • 从《小别离》看剧中海清为什么离婚?

    一路高歌热播的家庭都市(SI BI)剧《小别离》,就要迎来大结局了,关于出国、关于子女教育,关于事业与家庭的...

  • 华光书院:如何与6-12岁的孩子沟通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因其含有父母对子女的真情与至爱,充满人性和生命的存在与延展,其教育重点在父母,不在子女。我们的教...

  • 关于父母子女

    《父母眼中的我们》 不管我们多大,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是个孩子。我们的年龄在父母口中永远是两个模糊不清...

  • 关于父母子女

    年少的我很少在文章里面写自己的亲人朋友,因为太熟悉,所以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仿佛没有什么可写的。又或者想写的时候,...

  • 关于父母子女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关系有时间是很微妙的,有时候是很复杂的,这就需要子女十分耐心和十分理解父母为了这个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父母与子女,关于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dd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