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接纳力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家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问题本身从来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才是。当我们拥有越来越强的接纳力时,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孩子也拥有了能让自己持续幸福的能力,即幸福力。幸福力的呈现是:我很好,你也很好,我们大家都很好。
笔记摘抄:
1. 父母的接纳力呈现为柔、弱、虚。“柔”是指具有接纳力的父母,在说话的时候用不着带着情绪,用不着以势压人,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就好了。“弱”是指具有接纳力的父母,用不着在孩子面前逞强,更愿意自己处于弱势,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力量。“虚”具有接纳力的父母,愿意给孩子自由、自主成长的空间。
2. 我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境而已。孩子终将靠他自己的力量整合他所遇到的资源和际遇长成他自己。
3. 通常在某个地方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必定是因为背后有一份我们基于人生经验或者信念而生发的恐惧。
4. 享受自由的前提是孩子内化了行为准则。
5. 当幸福感依靠别人的认可,或者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获得时,很不牢靠,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6. 对于儿童来讲,他对世界、对自己的接纳,首先要经历感觉和心理,然后才流向认知的程序。这个过程才是对的。而不是直接跳跃到认知层面。
7. 成长是需要浪费时间的。
8. 慢就是快,当孩子亲历了把经验的碎片整合成认知的过程,他就会习得用极快的速度厘清不同人、事、物的状态,并以接纳的态度面对真实的世界。
9. 接纳力是可以自主修炼,成长之路如下图所示:
走向接纳的自助成长之路心得体会:
本章节海老师用了大量她自己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她修炼接纳力的过程以及她的接纳力成就孩子幸福力的状态。接纳力的修炼需要坚持这份意识,幸福力的获取则需要等待和守候。
很喜欢海老师对幸福力呈现状态的概括:我很好,你也很好,我们大家都很好。“我很好”,即拥有个人幸福力;“你也很好”,即拥有人际幸福力;“我们大家都很好”,即拥有群体幸福力。人在这个世界上既是孤独的,也是属于群体的。拥有了幸福力,无论是独处还是群居,都能轻松而真实地面对。我希望跟着海老师进行修炼,也能成就我的孩子拥有这项神奇的能力。
在海老师看来,成为需要靠“拂尘”与“拆台”获得接纳力,是因为成为有很多成见和垃圾需要清理。但在此之前,首先还要“扫盲”,要有育儿育己知识的铺垫。其次要“拂尘”,尘埃掸去才能看到“台”,之后才是“拆台”,获得一份心灵的自由和空间,增加一份接纳力。这当中,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拂尘看台”,只有看到了有“台”存在那里,意识到这是个“台”,才能使用到接下来具体的方法去“拆台”。
改变从“看到”不一样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