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忆中2007年的夏天很冷,让人从心底发寒。
高考成绩出来那一天,我坐在里屋呜呜的哭,爸爸跟妈妈在屋外头说:“两个闺女都是这样,没出息,要是有个男孩儿肯定不是今天这样。”爸爸说的没出息是指我和姐姐高考都失败了,尤其是我,失败的极具戏剧性。
平时成绩不如我的都上了本科线,一直追我的杨同学也考上了不错的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只考了498分,只够得上学费高昂的三本院校。分数出来以后,那年的夏天我就没觉得热过,因为心底凉。

2
出身寒门,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日也不敢懈怠,高中三年埋头苦读,用功到没朋友没兴趣没爱好没发型。离开家住校读书,别的同学每天家人都来学校送饭,荤素搭配,各种营养。我一日三餐只能在学校食堂对付。别的同学有干净整洁,可以通宵达旦复习的书房。宿舍九点统一熄灯,我只能在寝室对面的卫生间学习,还要不停的跺脚来保持声控灯一直照亮。曾经几次点燃蜡烛在床上温习功课,后半夜伏案睡着后,依旧燃烧的蜡烛差点儿把自己火化。
因为日子艰苦,所以更激起了奋斗的动力,拼尽全力想要跳过高考这个龙门,来给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给父母一个交代。然而,并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高考时我就是华丽丽,赤裸裸的失败了,寒门学子没能像故事中的那样逆袭。
还记得平时待我还不错的班主任那个失望而嫌弃的眼神,去学校领档案的时候,班主任说“你考的跟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就那个样儿吧!”说完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应有的毕业季师生情在哪里?不应该是语重心长的安慰和鼓励吗?起码相处三年,应该有一句像样的告别的话吧?只是因为我没考好吗?或许,想象中和蔼可亲,谆谆教诲,指导人生的班主任都是别人家的吧,我的班主任只在意分数。
老师失望的眼神,父母的寞落,自己三年的努力,不堪入目的高考分数,统统都化作了冰冷的雨,淹没了我的内心和那个夏天。
痛哭一日,次日跟父亲说:“听说包九中补习班不错,你去帮我报名吧!”
3
同学们有的在跟父母旅游度假,有的在忙着准备上大学的行囊,有的在家举办毕业庆典,有的跟男女朋友商量填报志愿。我也“如愿”地坐进了容纳八十人的补习班,开始了又一轮的高考复习。
开学前两个月,同学们被各个名校录取的消息不断传来,补习班的同学今天走三个,明天走五个,还有那种关于明年高考如何变革如何难的变态小道消息挤进我的耳朵。不说学习,光是应对这些杂七杂八的声音,就足以提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所有你认为困难的事,都是你应该经历的,它是人生中叫做修行的那一课。
我脆弱的玻璃心在高考复读那年得到了很大改善,被迫地学会了在逆境中从容的积极的乐观的生活。
补习班的语文老师说:“复读的岁月的黑暗的,但是如果你能勇敢的走完这段日子,你会发现人生路上的其他困难都不算什么。”
英语老师说:“要不是我当年复读,我根本没有机会站在这里给你们上课,我可能只是一个铁矿工人。”
政治老师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把眼下的困难放大,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碎片语言支撑我度过了一年魔鬼地狱般的复读生活。不敢跟上了大学的同学们联系,深怕给自己脆弱的心灵以再次撞击。不敢去想像再次失败怎么办,因为已经无路可退,只能风雨兼程。
那个时候,除了不分昼夜的复习,还有一种雄赳赳的坚持走到尽头的英雄主义充斥在内心,即便复读一年仍旧失败,我心无憾!
2008年高考再次来临,心里却很平静,因为已经竭尽全力。吃了跟平时一样的简单早饭,像参加期末考试一样,温和平静的走进考场。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全家人喜笑颜开。560分,达到了当年的文科一本分数线。
心中一阵窃喜,并不是天道酬勤的那种满足感,而是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当你付出足够多,上帝会给你想要的。
有时即便得到的不是你起初最想要的那个,但它仍然是一种欣喜的收获,指引你走向属于自己的巅峰。
4
高考很重要,但它远远没有重要到可以决定你的人生。
不瞒各位看官,我高考失败的很多同学现在有的是企业老板,有的是航空公司机长,有的是陆军军官,有的是政府公务员。当年,他们的高考成绩都低到拿不出手,有的连专科都上不了。
小妹妹,如果你金榜题名,那么恭贺你,即将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大学时光,那里是知识的海洋,那里帅哥如云,那里的空气里充满跳动的音符。
小弟弟,如果你高考失利,痛苦吧,苦干眼泪,像个汉子一样站起来。欣然接受那个你不太喜爱却愿意接纳你的学校,只要你愿意努力,在那里仍旧可以怒放,在那里依旧能够找到开启辉煌的那个支点。
如若不服,来年再战,人生漫漫,晚一年出发又何妨?
无需多虑,你只顾风雨兼程,论英雄少年,只看明日今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