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一天,东阳官道上来了个新县令。
他轻车简从、忧心忡忡。此时的王朝,鞑虏破关,一路南下,大厦将倾;此刻的东阳,乡人聚众起义,内乱未平。
他想不到的是,路过旧治兰溪,百姓误以为是昔日父母官重掌邑印,大喜过望,争挽其舆入城,“今日还我父母。”未到东阳县城,百姓已倾城而出,夹道恭迎,“盛公来,吾属无事矣。”
更没想到的是,七天后,他又要从这条官道上含悲带怨,千里还乡。
这个后来当了七天的东阳县令,名叫盛王赞,因治理有方、政绩斐然,得兵部尚书张国维推荐,补东阳令。
他顾不得舟车劳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平息“白头军之乱”。此时白头军首领—画水许宅人许都已就擒伏诛,但余党尚存。他不仅在途中接见义军余党,还一一查验囚徒身份,但凡因起义牵连者,悉数释放。众人感恩戴德,纷纷卸甲而归。同时,他明察秋毫、礼贤下士、严管属吏、廉介不苟,寥寥数日,深得东阳百姓爱戴。
屋漏偏逢连夜雨,国亡又叹去贤臣。盛县令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接到了苏州老母去世的噩耗。自古忠孝难两全,这个年已五十八岁、少孤贫而依附外祖家长大的老县令更是去留难抉择。万般纠结空余悲,盛县令决定去官守孝。百姓得知情况后,纷纷恳求他留任,并举“军中夺情”的例子,王赞辞谢;又准备造生祠祭奠他,王赞坚决不就,“吾莅任日浅,无恩泽及东阳,于礼不得受”,并把馈赠礼物全部退还。
盛王赞自崇祯十年中得进士,包括中途因遭上司诬劾罢官在内,只当了七年县官。他的政绩主要在兰溪,兰溪人立祠祀之,每年以他的生日举办灯会—“盛公会”,直至敬奉为城隍神。兰溪知县首届三年期满,举卓异第一,入京觐见崇祯帝,并条奏三事,曰“南粮、驿递、盗贼”。崇祯深为嘉许并命他留任,本有意破格重用,可惜国势剧变、无暇顾及。补缺的东阳便成了盛王赞政治生涯的终点站。离开东阳后,南明小朝廷也迅忽灭亡,他削发为僧,隐居阳澄湖畔,教授村童以终,享年六十六岁。死前留下农田两亩,还是他祖上遗留的产业。好友金圣叹得知情况,作《怀盛柯亭》诗悼念他:“四邻祀祖邀皆去,一尺缝衣买不能。惭愧兰溪遗爱庙,宽柴宽米守门僧。”
盛王赞的政声事迹载于《吴县志》《兰溪县志》《金华府志》《东阳县志》《明遗民录》等,因其去官在东阳,又被称为“盛东阳”。
东阳人应该记住这名“七日县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