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听说好久了,昨天才看。因为早就听说是个比较压抑的故事,以致于即便在一开始看那些比较幽默的剧情也笑不出来,总想着松子的行为的背后原因。大概看电影也要给导演一个机会,跟着他的想法来吧,不然后面也酝酿不出来悲伤到想哭的情绪。不过导演的想法,应该也不是让观众笑的。
看这个电影我没有很放松的时刻,每次看到松子度过一段痛苦的岁月,能宁静平和地生活,或者开始唱快乐的歌的时候,我总在担心下个打击会是什么。
因为是一生呢。
电影从松子的外甥开始讲的,知道松子活了53岁,我就有要掉眼泪的冲动。如果真的是被嫌弃的一生,活到53岁真的难以想象。
松子的妹妹从小体弱多病,她父亲为她妹妹的病忧心二十多年,也总会无意识地在松子面前提起来,导致松子一直觉得父亲不爱她,她便从小学着扮鬼脸逗父亲开心。
这件事本来是没多大问题的,一个人如果渴望别人关注,又有能够吸引到别人关注的方法,一定会反复用的。父亲在她的成长岁月中给她的关注太少了,所以那样一个鬼脸成了她唯一能获得关注的方法。
不被关注,没有人爱,这成了松子这一生的主题。追求爱,也成了松子一生的抗争。
在她还做老师的时候,包庇学生偷钱的事,也是想让学生、学校、商铺都能满意,甚至还偷了别的老师的钱。只是在这一件是非分明的事情里面,松子没有因此获得任何人的关注,反而开始了反复结束的人生。
我总觉得电影里有很多东西没有表现出来,像爱的缺失,以及偷别的老师的钱帮学生顶罪这件事,都不太合理。
或者松子在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这件事上,真的没有是非观。
松子的第一个作家男朋友是爱她的,这也是从他自杀的举动看出来的。文学创作几近于艺术,全力追求艺术的人,用笔描写尘世痛苦的人,沉迷到极致,就和走火入魔一般无二了。
但人生一世,最难的不是创作,最难的是生活。这个只懂得创作,不懂得生活的有才华的作家,把他对生活的绝望,对自己的苛求都发泄在了松子身上。说这个是爱可能看起来很牵强,但在我看,作家是把松子和他当做了一个整体,我相信没有松子的话,他虐待的一定会是自己。可是他又能时刻意识到松子是一个爱着他,他也爱的他人,他爱的人,自己不能保护,反而让她一直受伤害,而且伤害她的还是自己。(不过总而言之,打人是不对的)
所以,生而在世,我很抱歉。
第二个男人,是个嫉妒作家的人,这个鬼人,不说他了。不过松子在和这个人在一起后,有一句,所以我开始唱歌了。这算是个标志吧,松子感到幸福快乐的时候就会唱歌。
这个男人抛弃她后,她因为这个人一句“你的身材很好”选择了去做脱衣舞娘(不知道为啥会是妓女???),有个弹幕说,因为她对自己没有认同感,所以别人说她哪里好她就觉得好。这很像一个人孩时的状态,需要他人的夸奖来肯定自己。
这种特质是比较危险的,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除非一辈子活在与世无争的环境中,除非身边都是良善的人,不然是容易被引导到歪路上去。
后来时代改变,这一行干不下去了,每个人各奔前程的时候,松子借着还弟弟钱的借口劝自己回家看了一趟。
在父亲的遗照前,浓妆艳抹的松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日记本,从松子离开后,父亲每篇日记的最后一句话都是:今天没有松子的消息。
这是不爱吗?松子到今天的局面父亲不能不说是没责任的,这个父亲,在妹妹生病,松子健康的情况下常常在松子面前表现出为妹妹的忧心。只怕在松子走后,又会多次在家人面前表现出对松子的忧心。
也或许这只是个,没有经验的父亲。
妹妹和妈妈看到松子回来都很激动,但松子还是带着对爱的不敢相信跑了。很奇怪,对家人的爱她不相信,却总能轻易相信一个陌生男人的爱。可能松子觉得,家是原罪吧。
之后松子和第三个男人一起做生意,后来这个人背叛她,两人扭打之中,松子失手杀了他。
在松子准备跳楼自尽的时候,求生本能却让她条件反射地攀附住护栏。她会不会觉得可怕,自己又活下来了。
想到这蹉跎了二十多年的年华,最爱她的还是作家。她一直是觉得是太宰治转世,于是想要和太宰治一样,跳玉川上水自杀。
死的浪漫点,算是对自己的恩赐了。
在这里松子遇到了第四个男人,一位憨厚的理发师。松子是靠爱才能活下去的,这样她又遇到了一个爱她并且原因接纳她的过去的人。
松子一直都活的太孤独了,才会有后来每次回家都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说一句:我回来了;才会对每个遇到的人都毫无保留的讲自己的所有经历。
“我多想 能多陪你一场 把前半生的风景对你讲”应该是多浪漫的故事啊,竟也可以用在这个孤独的人身上,还是“我多想 你陪我一场”。
虽然松子跟这个理发师并没有待多久,虽然松子坐了八年牢回来找他的时候,他已经结婚生子了,但这个人还是给松子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让她怀着对生活的期望过了八年,让她拥有了理发这项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
很喜欢松子去找理发师的时候,那个不被理发师看见的笑,一边笑一边说“我回来了呢”。笑容里是归家的安定,是自己的释然,是对这个陪过自己一段路的憨厚男人的祝福。
三十几年的人生,松子伤痕累累,但却没恨过任何人。她对父亲或许有怨,但那在对父亲的思念和看到父亲遗照前的日记本的时候也都消解了。
就这样,松子带着理发这个技能又安稳而孤独地活了下去。
松子在理发时遇到了同在狱中的伙伴,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一起有个很多快乐的时光。但正如松子外甥阿笙所说的,两人看着形影不离,但事实上,闺蜜是有丈夫,有事业的,知道生活该往哪条路走,也有人陪着她走,可松子回到家之后依然是一个人。这种对比下,松子更清楚了自己的孤独。
这个时候,她生命中的第五个男人,龙洋一出现了。
正是第一次改变了她人生的那个偷钱的学生。
在他对松子表白后,松子慌忙地冲回自己那间被孤独寂寞包裹着的房子,楼下是龙洋一。
龙洋一在混黑道,对松子来说,这是个很危险的选择。松子虽然过得坎坷,但始终没有主动做过危害社会的危险事,但跟龙洋一在一起就不一样了。所以他对她来说,是一个地狱。
可是对于松子来说,孤独也是一个地狱。
所以松子选择了跟龙洋一一起堕落,选择了在被打后用“就算被打也比一个人好”来安慰自己,选择了放弃三观和底线,选择为了和爱人在一起的幸福放弃良知和正义,选择成了龙洋一的附庸。
很奇怪,女人如果成为一个有私欲有所求的附属品或许会被别人诟病,但一个女人如果成为一个全心全意,至死不悔,没有心机,毫不自私的附属品反而会让人害怕。
那是神一般的存在。
松子不求生存,不求富贵,只求一点点爱情和陪伴,这也恰好是龙洋一发自内心想给的。
可是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道理让别人一直爱自己,我们也都有缺陷,没有道理让一个人拿出真心只为自己活。
或者说我们没有资格没有勇气去承担着另一个人的人生,让别人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这样或许只会折射出自己本身的缺陷。
自卑、愧疚、没有责任感。
龙洋一爱松子,但也爱自己打打杀杀的事业,在这样不对等的爱里面龙洋一害怕了,他知道是自己毁了松子的人生,松子却甘之如饴。
于是在一时冲动,还没想好怎么接受爱的他,刚从监狱出来,就选择离开松子。
松子自此彻底放弃自己。这又是多少年呢?又是多少年怀着期望等下去,等来的却是绝望呢?
她这是,又被嫌弃了啊。
松子开始不打理自己,不出门了,和从前的骑车唱歌,阳台插花截然相反,最后可是,连呼吸都嫌麻烦。
这是松子在没有爱人的情况下失去自我的。
后来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寄托,便开始追星,只是松子要的,一直都是确定的关爱,这是追星给不了的。
影片的最后,是松子的闺蜜在医院遇到了又胖又跛蓬头垢面的松子,闺蜜想帮她。可是被自己放弃的人,怎么振作积极起来,去操劳那些乱七八糟但能证明自己活着的麻烦事呢?
可是,这是松子啊。她躺在床上,朦胧中替自己已经去世妹妹剪了一个发型,惊觉原来自己还是可以的,自己还是有用的,自己不是一无是处的。
这是她自己肯定自己的一次。
这或许是妹妹给她的礼物,也或许是她离死亡不远而出现的幻觉。
于是,即便是到了这地步的松子,还是能重拾希望。她去找了白天扔掉的闺蜜的名片,准备回家重新开始,在路上教育了很晚不归家的孩子。
我相信,这些孩子不是第一次看见松子,松子也不是第一次看见这些孩子,但在以前,松子或许就带着蓬头垢面肥胖的身躯接受他们的嘲笑,无动于衷。一个自己都不在乎的人,怎么会在乎别人的辱骂和鄙视呢?那个时候的松子,应该早就不把自己当做社会中的人了,只是一个与世界没有关系的生物。
可就在今天,她又有了生活的希望,知道了自己将要有意义地度过未来的日子,好像忽然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了,忽然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有责任了,于是出言教训了不回家的孩子。
可是现实总是出人意料,孩子们打死了她。
影片的最后,松子跟家人在天堂团聚,回顾整个人生,那些她认为嫌弃她的人,都在唱着她的歌。
松子是神。
她只求爱和关怀,对任何愿意给她一点爱的人都是全心全意的,即便被折磨了一辈子,却还是信一个人能信到极致。
她是勇敢的。她能勇敢地追求被爱的权利,自卑的、讨好型人格的人有很多,但并不是谁都能像松子这样勇敢,勇敢地表达对孤独的恐惧,勇敢地跟孤独斗争,勇敢地面对伤害,勇敢地爱人。
她是积极的。她一生中,每次坎坷过后都能振作起来,不管那个时候是何种样貌,何种状态。即便是临死前,也是带着对未来的希望离开这个世界的。
这个被嫌弃的松子啊,被一些生活的假象蒙蔽了双眼,在没有成熟的判断力的时候就认为父亲更喜欢妹妹,自己是不被爱的,有因为后来的许许多多真真假假的现实,让她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一个,甚至对妹妹深情的爱的呼唤都不做回应,表示怀疑。她能那样相信一个陌生人的爱,却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亲妹妹的爱。
或者说她是相信的,只是不敢回去罢了。
对于松子的妹妹,电影里没有特定地写,但我觉得她也是个可怜的人。
妹妹生病,出不了远门,姐姐是她跟外面精彩的世界的唯一联系,不管松子在外面的生活是快乐或卑微,她能说的都是妹妹的世界。
无从知道妹妹是否嫉妒过松子,也不知道松子约会的事情是不是妹妹故意告诉父亲,引导父亲苛责松子的。但从后面的剧情来看,妹妹对松子的爱是真的,她真心地希望松子能回到这个家。
在后来松子无数个孤独到回家只能自己跟自己说“我回来了”的时候,妹妹不管是想到还是看到松子,都有一句欢迎姐姐回家,直到临死,还在念着这句话。
关于电影
首先是画质,带着浓郁的十几年前的画质,开头画质非常感人,后期的色调大部分都非常浓郁(也有可能是我找的版本不好,没找到很清楚的版本)。
关于松子的故事并不是直接讲述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和松子有关系的人引出的她生活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状况,是外甥阿笙对姑姑故事的探寻。
正值阿笙处在迷茫困惑的时期,或许这种状态和松子长时间的孤苦有些类似,或许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比如松子有时提出疑问“为什么”的地方正是阿笙发问的地方),选择了他作为串起松子一生的人。
电影是剧情歌舞片,没有思想准备,突然唱起来的时候觉得有点尴尬......后来听习惯了就好了,反正也听不懂。歌曲和松子的心情状态是一致的。《弯弯腰 挺挺背》也挺好听的,特别是最后松子遇到的人都唱起了这首歌的时候,很感动。
据说导演中岛哲原本打算完全用动画表现松子,后来听说中谷美纪很想出演才考虑拍成真人电影的。动画和一些黑色幽默(比如龙洋一最后打警察,有点搞笑)可以消解一下剧情的苦难,表现松子是一个心中有梦有浪漫心思的女孩吧。不过这也说明原著小说可能比较调子比较低沉。emmmm,有时间找来看看。
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文日文都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看完整个电影后能发现,松子不是被别人嫌弃了一生,放弃了一生,反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爱她。
父亲是一直爱她的(只是父亲没注意到自己应该表达爱,但我觉得松子成为这样可能还有更多原因,所以说要看看原著);
妹妹是爱她的(至死都在呼唤姐姐回家);
作家是爱她的(作家太极端了,没懂得怎么好好生活);
作家的竞争对手是报复性地睡她,但也是真心承认她是有魅力的;
理发师是爱她的,是第一个给她承诺,不计较她过去的人(只是现实是松子杀人了要坐八年牢,理发师没通过这个考验);
闺蜜是爱她的(关心她的生活,但她为了爱情或者说为了抗争孤独跟闺蜜决裂);
龙洋一是爱她的(这个糟心孩子,关监狱里那么久都没思考好人生,从监狱放出来几年了才想通想找松子算怎么回事?)
而且影片最后表现的是,遇到过松子的人都有受到她的影响。(这一点我也觉得影片表现的不清楚,松子是怎么影响到那么多人甚至是浴室小伙伴的呢?或许是留白让观众自己想?)
所以说,松子不算是被别人嫌弃的,甚至是最后,松子觉得自己还可以再为别人理发,她也是肯定了自己的,不算嫌弃了自己的一生。
那我猜想,这个嫌弃松子的,讨厌松子的,应该是命运。
这么多糟心事,这么多偶然巧合的故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男人,这些不知道怎样做父亲、怎样公正地处理事、怎样表达感情、怎样承担责任、怎样接受爱的男人们,都让松子给碰上了。
一般女主角会遇到的知错就改、伸张正义、忠贞不移、浪子回头的故事都没发生在松子身上。大家确实都是第一次做人,没必要没经验的行为处事都放在一个人身上吧?
那只有一个解释,松子是神,来人间历劫的。
她用了这些巧合般的苦难经历鼓励人们,要真诚,要勇敢,要相信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