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中地区民众武装的抗日第一枪之所以在巢县打响,”唐诗自问自答,“关键在于这4个人,即冯玉祥、冯宏谦、张恺帆和冯文华,其中前两位是国/民/党/员,后两位是共/产/党/员。”
“冯玉祥和冯宏谦的功绩在于,适时将巢县青年中的抗日积极分子,通过训练班的形式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巢县抗日活动的骨干力量。这中间,冯玉祥是首倡和决策者,冯宏谦是执行者。这支骨干队伍后来一分为二,一部分留下来成为巢县抗日游击队队员,另一部分以冯宏谦为首,带领1000多难民一路西撤,最终在广西桂林安顿下来,避开了被日军屠/杀的厄难。”
“张恺帆和冯文华的功绩在于,果断而又及时地将部分骨干人员组织起来,逆行东进,在巢县境内扯起了抗日大旗。如果没有这个逆行,巢县历史上只有一次成功的难民大逃亡,而民众武装的抗日第一枪,必定与巢县无缘。”
“从这个’第一枪’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国/共/合/作是实现巢县抗战的政治基础;第二,共/产/党是巢县抗战的中坚力量。好了,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话音刚落,阶梯教室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坐在最后面的汪校长笑了,他为这堂课的成功而倍感欣慰。两个半小时的课堂教学,中间没有休息,学员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倾听着唐诗娓娓道来的本地故事,陌生又很亲切,尤其是是最后的课堂小结,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的课程,听着不累,长知识且有正能量。
青干班为期一个月,唐诗的三节课不是连续讲的,而是穿插在三个星期内。最后一节课是讲“渡江第一船”,上完课的第二天,唐诗接到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居然和“渡江第一船”有关。
电话是一位女记者打来的,自称是苏京电视台“纪念渡江战役五十周年专题片”摄制组的人,现在人已到了巢湖,要去采访“渡江第一船”船主的家人,要求党史办配合一下,帮他们联系上采访对象。
唐诗一听就不痛快,这种事应该事前早早联系,现在人到了家门口才打电话支派人帮她办事,完全就是一副客大欺店的做派。虽然是个女同志,唐诗也没有惯着她,公事公办地问道:“你这事有没有通知我们市/委宣传部,有没有征得他们同意?”
女记者颇感意外,不满地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呀,我们到别的地方,人家都高兴不得了,难道你不欢迎我们来采访吗?”
“正常采访我们欢迎,但是宣传有纪律。你这是跨省跨市的,以前也没有工作上的联系,大家都不知底。所以呀,在没有得到我们市委宣传部的确认、同意之前,恕不接待。”
说罢,没等对方回话,唐诗果断挂了电话。因为话已说得很明确,也是照规矩说的,再说就是扯皮,他可不想和一个陌生女人隔空扯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