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角色颠倒”的案例中,即使孩子被父母百般压榨、无视、虐待,他们依旧会在父母身上寻求爱。这是人之常情。
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多时候都会把痛苦的体验误认为是快乐的体验。这样的孩子丢失了真正的自我,丢失了对自我的肯定。双方都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孩子们无法给自己的父母差评,也是因为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太强,同时他们选择压抑自己对父母的恨意。
有人无法理解父母为何会欺负自己的孩子这里的“欺负”,一言以蔽之,就是父母利用孩子解决自己内心冲突的行为。
那些拿思虑敏感的孩子来打趣的人心理其实以虐杀老鼠的猫无异。
有的父母会为了解决自己的焦虑型依恋问题,而威胁孩子要抛弃他们。其实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自己本身是想跟孩子撒娇的,他们威胁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不要逃离自己。这种心理与猫虐杀老鼠也是一样的,猫也是先设法让老鼠无处可逃,使其成为自己的玩物,然后再肆意欺负老鼠。
正如约翰鲍比所说,那些大家认为是过度宠爱导致的行为,并不是过度满足造成的,而是无法确定依恋对象的有效性造成的。
换言之,孩子长大后变得焦虑,并不是因为被过度宠爱,而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表现出了焦虑型的依恋心理,从而使孩子遭受了惨痛体验。
我的老母亲几十年来一直都对我说:父母担心子女一辈子,爱子女一辈子,为子女付出一辈子,而子女却只在父母晚年照看那么几年,却还不情不愿。由此她得出一个结论:父母爱子女永远比子女爱父母更多。
当时我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任何的不妥,甚至和母亲一起去谈论风闻的乡邻里不忠不孝的故事。现在想来,当时母亲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愉悦和舒适的,她为自己的智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女儿又那样地崇拜她。
可是我自己的前半生,我时时感觉不到快乐和舒适,我的内心挣扎冲突焦虑不安,但是我并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幼年里披荆斩棘长大的经历,自然可以锻炼出坚韧的意志。然而没有足够的温情的护佑,对于一个高敏感的孩子来说,走过的依然是漫漫黑夜,夹杂着湿漉漉的斜风细雨。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到底也会生出绝望和无情。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冷漠也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