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时,总是喜欢去各个qq群里闲聊,撩妹把汉,那时候也是同学间经常提到的话题。
自然而然,不经意间便加了很多陌生的好友,而有那么一些人,你未曾聊过天,但他们的朋友圈你却时时关注。
不是矫情的感情说说,也不是无休止的人生抱怨,而是那些考研创业的动态以及学习技能的打卡和各种各样的证书。
在你迷茫彷徨的时候,总有一些正能量,使你黯然失色!
上学的时候总是爱去同城市的学校转转,倒不是为了把妹闲逛,而是为了去感受感受他们学校的氛围!
人啊,总是喜欢在焦虑的时候寻找一份清净。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分钟等待)

上大学读的是一所专科学院,而这所本科师范院校,却恰巧离我们学校不远,坐公交也就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
记得有一次去师范院校,中午在食堂吃饭,邻桌的几个人在一起一直在讨论一个高数问题,说着说着便拿出笔开始算了起来。
这是校风,花园里,多的不是情侣,而是那些背英语考四级的人;图书馆,不是空荡荡的座椅,而是一个个翻阅课本的手;食堂中,听到的不是娱乐明星的八卦,而是一些探讨辩论的学术问题。
这样的情景在有些学校很难见到,而在有些学校却是司空见惯。
跨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其实,我已经输了!

很多人的大学:混日子,今朝有酒今朝醉:混学分,六十分万万岁。
在花天酒地的KTV唱着《父亲》;在商场餐吧里领着女朋友;在网吧宿舍里熬夜打游戏。
逃课约会,吃喝玩乐,这似乎承载了整个大学生活。
总是励志着改变,却最终迷茫彷徨了三年,到最后,依旧是一如既往的焦虑。
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上好的大学,因为你所接触的圈子不同,所接触的圈子不同,你的思想与认知便也不同。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
大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挑出三本生的简历放在一边。
而离开招聘会的时候,那些三本生的简历就只有被清洁阿姨清理掉的命运。
这很残酷,也很现实,更不用说大专简历了,估计他们,看都不会看一眼。
念书无用功,这几年很是流行。有些人,初高中毕业,做直播年入百万;有些人,小学毕业开网店月入过万;有些人甚至没有念过书照样当老板。
然而,这些只是有些人。

我记得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距大吗?
有一个高赞回答:差距大的不是学校,而是代表学校的一群人。
人的见识决定了人的格局,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人周围一般都是优秀的人,因为每个人的价值或者实现的人生目标是不一样的,这些东西总是在互相影响互相熏陶的。
为什么你的朋友圈在不断更新,因为每个人接触的圈子不同了,对于问题的认知也就不同了,所以,慢慢的,有些人就走出来你的圈子,而随之,有些人也自然走入了你的圈子。
进入不同的环境,你所接触的东西便也截然不同。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进入好的学校,你接触的人往往是给你人生更好帮助的人。进入好的公司,你接触的往往是能使你更加奋进的人。
我只希望你,把自己逼进好学校、好职场,去接近能开拓你的眼界、给你正能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