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网友说,“南宁,这个名字很好听,是不是很美?”
我从小生活的这个城市,在我眼里就是一种普普通通而又理所当然的存在,我从没留意过她美不美,直到看到那位陌生网友的那句评论。南宁,原来仅仅凭借她的名字,就让没有见过她的人产生美好的向往。原来不经意间,我错过了这样的美好。
南宁,和她的名字一样,是一座宁静安详的南方城市。这里没有北上广的喧嚣,也没有旅游城市的山清水秀,但有满城的绿树和浓浓的生活气息。曾经,我以为所有人的家乡都是这样的,以为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上幼儿园时,
我觉得南宁大得不可超越,大到……你得坐火车才能走出南宁。
上小学时,
我们住的院子里,有我要好的小伙伴们。出了院门再走十分钟就菜市,妈妈下了班就顺便从那儿买回新鲜的菜。如果嘴馋了,下楼就有小卖部。周末和小伙伴们玩饿了,父母又不在家,出院门左转就有家米粉店,酸辣鲜香的老友粉,打包二两!回家一边看西游记一边吃。
我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南宁。偶尔有机会到隔壁城市旅游,也觉得像是去了另一个世界。
不过……电视上那些生活在北京的小朋友,为什么有那么多机会参加那么多有意思的活动呀,如果我出生在大城市,是不是也可以那样?
上初中时,
我对南宁开始产生一种厌烦感,就像叛逆期的青少年总跟父母过不去一样。
为什么这里没有高大上的大楼?为什么电视上那么多好玩有趣的东西这里都没有?
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就是,将来离开南宁。如果我出生在北京那样的城市,是不是就能拥有更多资源,不用那么辛苦?
上高中时,
我埋头苦学,考上外地的大学,是我离开南宁最理直气壮的方式。
班里新转来了一名来自北方的同学,她的一句话让我大跌眼镜:“我发现南宁真的特别好。”什么?这位同学由于父亲的工作,一家人曾经在大江南北的好几座城市生活过,这样见过“大世面”的人,还会觉得我们这儿好?
我问:“你不觉得这很热吗?”
她说:“热是热,但我和我妈出去散步的时候,经常走过长长的一条街,到处都是绿绿的大树,特别舒服。”
我漫不经心:“哦,老说这里是绿城啊。”
“我在X城时他们也说那儿是绿城,但走半天才看到棵柳树,还光秃秃的……”
好像还真是,在南宁,只要是站在室外,不管在哪个角落,原地转一圈,视线内总会有绿植。
不过,我还是要离开南宁。
19岁时,
我到另外一座城市上大学,离南宁不算远,坐五六个小时的火车就到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我想象的高楼大厦和高大上的现代化?也许我走得还不够远,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再走远一点。
好在,这里还能吃到老友粉,只是,跟南宁的老友粉味道不大一样,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凑合吃吧。
23岁时,
我在遥远的大不列颠没日没夜地赶论文、做research和project。那里有风景宜人的欧洲风情小镇,也有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一切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梦幻。原来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但是,为什么我那么想念南宁?
我卖个菜,要走几里地去超市,一买就要买够一周的食物。在南宁的时候不是出门右转10分钟就到菜市了么……
我的小伙伴儿呢?在QQ上。
我的老友粉呢?在梦里。
为了吃上一口家乡菜,我练就了用西洋食材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菜色的本领,国内带去的紫菜香菇,被我当成宝贝一样。
我曾经怀疑,意大利面能在国外那么受欢迎,会不会是因为我们南宁的老友粉没有正式在欧洲出道?
现在,
我已回到南宁,安静地工作、生活,听着鸟叫起床,伴着余晖返家,老友粉随便吃,有空了就叫上小伙伴喝个咖啡逛个公园……静静地,享受着这座城市的馈赠。
前几天,在公车上,听到一位北方口音的阿姨,在跟旁边一位本地的阿姨说:“我去过了很多地方,还是觉得,南宁真是好啊。你们南宁人也好,一点都不排外。”
“排外”是什么意思?我们南宁人的字典,可没有这个词哟。
我的家乡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这里有很美的生活,我已决定,要在这里很美地活下去。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不妨帮我点一下“喜欢”。你也许不知道,这轻轻的一点,能给我带来的不小的欣喜。谢谢!
http:��[StF�
, W�[��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