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很是推崇中国古时诸如陶渊明、李笠翁、金圣叹之类闲适者的生活态度:简朴自然。他们放浪形骸、无拘无束的生活令人羡慕和折服,内心却是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尘世的不屑一顾。
林先生《生活的艺术》写到生命的享受时,提及金圣叹的“不亦快哉三十三则”。读罢,不禁让人感叹:快乐尽然如是简单,我们每时的无聊忙碌实在是愚钝不开。
我大概摘抄其中的几则如下:
其一:夏七月,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来飞。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其一: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一: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
其一: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一:做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
其一:还债毕,不亦快哉!
其一:读《虬髯客传》,不亦快哉!
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就是这么的简单。
不是升官发财,也不是娶得美娇娘亦或是状元及第。
三十三则“不亦快哉”无不是日常得见得闻之小事。由此看,快不快乐不赖事之大小或显重,根本在于你是否有一颗快乐的心。
炎热夏天的一场应饭之雨(恰到好处),田间地头的一颗解渴西瓜,归乡之人闻得的一句乡音,放生的蜜蜂和折断的风筝都可是快事一件。
得见古来智慧人之悠然自得,恬静自满。如是生活情趣,我们是不是有很长时日未有感知和动容了。
可悲啊!我们整日的忙碌,我们无聊的哀叹。事业的成功,没有带给我们快乐;娇美的妻子,没有带给我们快乐;可爱懂事的孩子,没有带给我们快乐。
我们抱怨生活的无意义,仰天长问:生活的意义何在?
还是,我们应该自问: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或是我们如何让自己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难乎?
亦不难。
一、学着热爱生活。真的心无旁骛的感受生活,不是假模假样的瞧瞧。
端详妻子的妆容和曲线,欣赏她的柔情似水;与孩子一起读书做游戏,赞赏孩子的刻苦成长;邀三五友人品茗谈天,重拾旧日的点滴趣事;推开办公室门,午间散步于公园幽径,享受春日的阳光和风……
你决心去试着热爱自己的生活,就知道快乐并不难得。你的生活足够满足你需要的快乐。
二、变得敏感
调动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皮肤、嘴巴,去听、看、闻、感觉周遭的一切。静下来,你能感受到之前错失的一切美好。
微风吹动柳枝的声响,流水上荡漾的树叶的身姿,清晨泥土的气息,晚霞遗留在额头的余温。
我们感觉不到快乐,是因为我们已经麻木。用心感受身边的细微点滴,重新复活,变得敏感细腻起来。美好能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来。
三、有一刻,停下脚步,发发呆。
我们忙忙碌碌,有多少是瞎忙乎呢?
这一刻,停止。目视前方最近的不管是什么东西或干脆闭上眼睛。发发呆吧。
沉思和发呆也是一种享受,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停止的短暂,放空自己。你会流泪,为那错失的快乐!
哦,我们是如此的愚笨。
我们也许是聪明人,但离智慧还很远。
因为我们不懂得停下来,去享受生活!
忙碌的人没有智慧,智慧的人不去忙碌。
不要忘记意义,还有我们到底该拥有什么,失去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