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它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曾子:即曾参,人称“孔门第一孝、”宗圣,与其父曾点均学于孔门,相传曾子曾用嘉菊治愈了母亲的眼疾。《二十四孝》中记载了他“啮指痛心”的故事。
相传《孝经》和《大学》均为曾子所著,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
孟庄子:即鲁国大夫仲孙速。鲁国孟孙氏第六代宗主。
史料记载:前555年,孟庄子参加了联合晋国、宋国、鲁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对齐国的战争(平阴之战),一直打到临淄西门(雍门)。
孟庄子还砍伐了一棵橁(chūn)树,准备拿回去为鲁襄公制琴。前553年春,结盟莒国,秋天,攻打邾国。
能:熊也,足似鹿。能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熊一类的野兽,如《国语》:“晋侯梦黄能入於寝门。”这个意思后来写作“熊”。
能后来被假借为技能、能力等意思,又指有才能,如《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由能力、才能义引申为胜任、善长、能够、容许等义。如《睡虎地秦墓竹简》:“及物之不能相易者。”
能也指具备某种能力。如屈原的《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能还表示主观上能够,其后常跟动词,如能行、能达到。
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曰:“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贤能、能杰之义行而本义几废矣。”
能又与耐通。如《前汉·晁错传》:“胡貊之人性能寒,扬粤之人性能暑。”
“能”在现代物理学上也指能量。
“可能”一词有多种意思,1,表示可以实现。2,也许、或许。3,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如可能性、有可能。
文中的“可能”是容易做到的意思,与“难能”相对。如《礼记·祭义》:“养可能也,敬为难。”
又如《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意为:天下国家是可以平治的,官爵俸禄是可以辞掉的,利刃是可以践踏上去的,只有中庸之道是不容易做到的。
改:更也,会意兼形声字。从攴,从己。形旁攴为手持器械治事状,表示改字本义与治事有关,形旁己,像弓箭上的细绳,含约束意。
改的原义就是变更已有的事或者物,如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曰:“已有过,攴之即改。”《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改也指纠正,如《易·益卦》:“有过则改。”
改也有变迁的意思,如《周易·井卦》:“改邑不改井。”意为:城邑常有改易迁徙而水井不能迁徙。
改也是一中华姓氏,周朝时期有一小国叫改国,改国被灭后,国人以改为姓,《广韵》:“秦有大夫改产。”
回族也有改姓,其先祖为麦加人改住,改住之后裔改姓“改”。
全文理解为:
曾子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过,孟庄子的孝顺,其他的都能做到。他那不变动父亲的臣下与父亲的政策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中庸》有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继父母之志向,去努力完成父母的遗愿,这是孝。
当然这个事业应该是利国利民的事业。《易经》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
儒家主张以“孝”治国,因为对父母的孝就会延伸至对君王的“忠”。父母对子女的“爱”就会延伸至君王对百姓的“仁”。
孟子曾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意为:“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当你能够亲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当你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
孟子还说过:“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但是,儒家反对愚忠和愚孝,当君王无道和父母不义时,我们可以不忠和不孝。荀子曾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文天祥不忠吗?
公元1279年,身陷敌营的南宋宰相文天祥重逢了在崖山血战中被俘的老乡、同学、词人邓剡(yǎn)。此时的南宋在陆秀夫于崖山驱妻、子入海,怀揣玉玺,负帝壮烈投海后,已然灭亡。
在押解北方的一路上,这对宁死不降的老友,不停以诗文唱和互勉。直至行至金陵时,重病缠身的邓剡再经不起车马劳顿,不得不在金陵养病。
驿馆洒泪而别时,文天祥挥笔写下一首《酹(lèi)江月》,词中“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一句,道尽了必死之心。
三年以后,历经牢狱折磨的文天祥,在元大都向着南方郑重叩拜,然后坦然受刑身死,衣物里留下绝命诗一首:“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听闻消息后,悲愤的邓剡也以激扬的文字,写就《哭文丞相》、《挽文信公》等名篇,真实还原了大英雄文天祥的忠勇不屈。
文天祥是真正读懂孔孟精义的人,仁义、忠孝不是做做样子就可以了,必须落实在人生的任何时候。
文天祥出生于今天江西的吉安市,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皙如玉,眉清目秀,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贤欧阳修、杨邦乂(yì)、胡铨的画像,谥号都有“忠”字,便羡慕不已,说道:“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1256年年,21岁的文天祥就高中状元。后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
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后奉命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被乡勇解救逃归。
不久后,文天祥在福州参与拥立益王赵昰(shì)为帝,又自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聚兵抗元。
后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期间他服毒自杀未遂,最终被押至元大都。
文天祥被囚禁的三年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他说:"一个人对待国家,就像对待父亲一样,明知父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但能眼铮铮的看着父亲死去,不给他服药吗?这无非是尽心而已。救不了,那只能怪天命了。"
就连投降的皇帝来劝降,文天祥也只是对他说了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陛下,请回吧。"文天祥在监狱里环境虽然恶劣,但心却是坚定的,完成了流传千古的《正气歌》。
1282年11月,元政府得到消息说有人起事,要救文天祥。元廷一方面将赵宋宗室转移,另一方面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马,最后一次劝降文天祥。
面对忽必烈,文天祥也是毫不屈服,并说忠臣不事二主,现在自己得愿望只求一死。眼见劝降无望,忽必烈只好下令把他杀了。
那么,陆秀夫不经皇帝的同意就带着十几万南宋子民跳海,文天祥不听皇帝投降的劝说,算是不忠吗?显然不是,他们忠的是南宋的江山社稷,君臣共同奋斗的事业,是大忠!
中华民族也正是有这样一批人的存在而生生不息。然而,任何时代总有一些饱食国家俸禄,却干出吃里排外的事情来的败类!
当文天祥率领新招募的义军,慨然挺进临安“勤王”时,第一个打他“黑枪”的,竟是江西制置使黄万石。
文天祥在前方浴血苦战,他在后方造谣文天祥“乌合之众”、“抢掠地方”。吓得南宋王朝差点禁止文天祥入京,国难临头,他还想着窝里斗。
眼看元军步步进逼的黄万石,后来干脆也掉头投降了元军。然后就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劝降被俘的南宋军人。
与文天祥一样,也是大宋状元出身的留梦炎,在元军大举南下时爬到了左丞相高位,却在国难当头时,却装病躲在家里,急得谢太后亲自到他家苦求,才算把他求“出山”。
可是刚出山没几天又跑回衢州老家躲起来,等到元军打到衢州时,一直“病”着的留梦炎,却是立刻来了精神,以“南宋故相”的名义高调投降,卖力做起元朝的官。
在文天祥刚被押解到大都时,留梦炎兴冲冲跑来劝文天祥投降,却被文天祥一顿痛骂。事后还写就奇诗《为或人赋》,生动刻画了留梦炎们的丑恶嘴脸:“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当元朝的诸多高官们,感动于文天祥的忠勇气节,纷纷为他求情时,留梦炎却冲着忽必烈说:“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
其实,他哪里是怕文天祥“抗元”?忠勇不屈的文天祥倘若活了下来,他这样的叛徒“将置于何地”?这,才是留梦炎的真实想法。
积恶之家,必有余鞅,明清六百年间,留姓考生考科举时,必须要先“开证明”,证实自己不是留梦炎的后人,才有入学考试资格,成为千古笑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