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27 上接战略 下接绩效 培训就该这么搞 (上篇)

2-27 上接战略 下接绩效 培训就该这么搞 (上篇)

作者: 雕刻时光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7-02-27 23:09 被阅读361次

这是一本,关于用友大学从0到1的创业史,看之前久仰大名,看的过程爱不惜手,读完后果然名目虚传,收获颇丰。

心理很多感受,希望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把它记录来下来,甚至看到书里很多实操办法,有种想快点在公司里面尝试的冲动。还是一章章来,写出感受。

第六章  上接战略  下接绩效

这是整本书的标题,也是开篇第一章的标题,可见这句话的重要性。这其实开篇名义就回答了,培训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所谓上接战略,培训,作为公司的支持部门,培训谁,培训什么,都要围绕公司业务而来,也就是战略,公司业务有调整,或是有新的业务动态,相对应地培训就要跟上,把人培训到位,支持业务的变化。

所谓下接绩效,也是培训的落脚点,或是说是最终的目的,是体现在员工的绩效上,这也是四级评估里面的结果层,当然也最难把握的部分。投资回报率也并不是一件容易计算的事情。 因此,如果要换种说法的话,那就是以行动学习 思路,以直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训过后,问题相应地解决,或者明显有助于解决,那也能够体现培训价值。

第八章  建构主义 给人力量

作者很有意思用三个比喻来形容,在学习领域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历程。

驯兽师——条件反射性, 著名的实验就是巴普洛夫的铃铛与狗的实验, 如今动物园训练动物也是这个套路,动作做对了,奖一块肉,做错了,没有,甚至打了,让你记住。 以前工厂上班的模式也是类似这样,奖罚分明,渐渐你就习得了。弊端自然也很明显,尤其现在物质丰富了,而且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也是知识类岗位。

砌墙工—— 认知主义,典型的就是填鸭式教育,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那人资六个模块的知识,经管类的基本知识,先加到你脑袋中,尤其对于学生,本来脑袋空空如也,直接的填充知识,肯定是必要的。但是完全由这个方式教育出来的大学生,被人诟病的地方想必也已经在被各种舆论讲了很多遍。这个学科认为,大脑是是一个黑匣子,教知识,就是直接往里面填东西。

园丁——建构主义,假设我们种花,其实我们并不能决定花朵什么时候长,长成什么样子,这是由它本身的基因机理决定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

创造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并提供足够的养分,再试着别的途径慢慢地改良它的品种。学东西,尤其成长,不是0-1,碰到新知识,我们先会调出我们大脑中已有的认知,让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再去理解新知识。这可以算是针对成人学习理论里面比较领先的了,当然目前应该有一些学科在结合大脑神经科学的基础上,对学习有别的说法出来,不过还没大面积形成共识。

特地把这个理论先说了,因为这指导着用友大学,在课程开发,开展行动学习,内训师训练的方方面面,思路就是,你要更多地和学员互动,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而不是传统一言堂。

第七章    打造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打造,让我联想起目前市场营销领域的爆品战略,文娱行业的大IP战略,在本来就有限的资源下,集中优势资源打磨好几款爆款产品,课程,以点带面,刷新同事对培训职能的认可,口碑也能上去。

于是在企业大学刚成立之际,很多事情尚未理清,与其蜻蜓点水,不如把课程做精,打出去,集中拳头才有大力量。

第九章  五星教学 ,让课堂更精彩

五星战队 精彩教学

第一星    聚焦问题

(成人学习,只学自己需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开始的时候就把和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摆出来,而且这个摆出来,最好是通过和学员生活工作高度相关的问题情境印出来,更能让他们代入其中,产生思考,只要一个人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思考反思,很多行动就会出来了,这非常重要,毕竟在当下要找到问题解决办法,途径还是非常多的,关键就是迈出开始的一步)

甚至用友大学在开始呈现情景问题的时候,也用了案例视频的形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置身其中。所以往后,VR等设施在提升体验感觉方面也会有所帮助。精品打磨上,用友还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素材收集,撰写案例故事,再拍摄。这种细致程度,简直和乙方相当了。

故事的力量,在人类简史,在各种学习平台都已经被反复说过了,相比也是趋势,写得出,说得出好故事的本领,也要掌握。自己也在去年加入了电影编剧社群,先看懂故事,再去学些好故事。

第二星  激活旧知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学东西都是在之前认知只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吸收新内容。结合学习的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直接灌输新知,会引来认知冲突,让对方落入恐惧区,而先激活旧知, 就更像是先顺着你来,引导你到舒适区,以便下一步把你带到学习区吧。

第三星  论证新知

学习内容的不同,匹配不同的学习手段。

A-态度的改变,存在普遍问题是,知易行难,道理都懂,但是就是不改变; 作者提出,态度的改变,更多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来让自己有触动。

S-技能的改变,那就是学而时习之,通过大量实操,演练来掌握;

k-知识的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在保证学员学习积极性和知识性的基础上,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他们自学未尝不是好办法;

针对态度的改变,想起昨天在圈圈公众号看到的一篇推送,

他也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比喻,理性-策马扬鞭的人; 感性-无拘无促的马; 还有奔跑中的环境。上文说改变,主要就是通过情景触动来让感性的马,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做法可以达到目的。

就拿工作中,上司总希望下级可以有专研精神,有做工匠的心这件事为例。

记得16年,因为总理的提及,工匠精神这门课也在各大企业大火了一把。这件事,老板的目的很明显,希望员工可以有工匠专研的精神,对抗浮躁的心,希望同事可以沉下心来,把产品做好做精。

当然,请大师过来讲一堂工匠精神,让大势熏陶下,唤起对工匠的崇拜和向往,有点打鸡血的意思,当然能改变一点,但是持续性就就待商榷了。而且这种课程,很多时候,就是大讲坛的形式,感受和触动就更弱了,毕竟没有体验,感受都不强。

要加强这种感受,除了让他亲身体会之外,还可以借助更多多媒体的技术,说不定VR也可以运用起来。

理性骑马人也要用起来。要是培养工匠精神比较虚,就应该通过明确目标,质量管控岗位,以前出错率是85%,工匠的精益求精的思想指引下,

你应该克服办法,向标杆靠拢,抬高到90%。然后在再分析工作了流程中,影响指标的关键因素,再推到克服措施。

第四星    应用新知

学以致用,输入之后,只有输出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才能记得住,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就好像我网上看了倒车视频,还要练习,练习过程中,最好要有记录,有指导,这样才能进一步核查问题,精炼提高,

我也反思我自己,学而不思则罔,以为看书就掌握了,但其实只有输入没输出的,效果很差,所以我现在逼着自己学下来,发布出去,和别人交流分享,进一步最好跨越纸上谈兵,实践起来。

实践至于,还要加上典型情景练习,例如学开车,你不光能够在大街上开车,跑长途, 还有会处理开车遇到的几个典型处理,提前有所准备,例如,开车有碰撞摩擦的处理,开车车辆出了毛病的处理,把这些也掌握了,基本心里就更加有底了。

第五星  融会贯通

就是把知识完全内化成潜意识,有点像是思考的快与慢里面的,把要经过认真思考的慢思考过程,转化为下意识快思维。就像老司机开车,一切皆为习惯性动作。

市面上,五星教学之外,目前还有sam等别的课程开发模型,只好就了解对比,孰优孰劣。

下篇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27 上接战略 下接绩效 培训就该这么搞 (上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mt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