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伊和君
我对于画画一贯是执着的。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学画画的条件,和现在根本没有办法比。
一是老师不好找,二是学习资料缺。
1
先说拜师学习的事。
由于我对画画的痴迷,平日里总是着摸着如何学习提高。而老师是最能指点迷津,快速提高技艺的方法和手段。
于是我通过身边的朋友,想认识些名师给自己以指点。
终于,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可以有机会去拜访李苦禅先生。当时我在山东,要去北京面见心中的大师,自然是激动不已。
出发前,仔细设想着见面的情景,我该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介绍自己的画作,希望得到他哪些方面的指点什么的。反复的练习,生怕错过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我将自己的作品,精选了一些带上,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到达北京后,在朋友陪同下,一起前往李苦禅先生的住处。
所谓的大家,确实有着不同凡响的气场,让人心生敬意。
当我见到他本人时,他可亲可敬的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不巧的是,去的时候,李先生家里有客人。我带的作品也不便于请他指点。只是简单的寒喧后,就结束了些次会面。
虽然没给得到李先生的指导,但这次会面,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的清亲之气。
那段时间他刚刚获得自由,对于受过诸多苦难的他来讲,依然如寒梅般吐溢芬芳,待人接物温润朴实。
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给了我不小的触动的启发。
2
再说说学习资料少。
八十年代初期,学习的资料少之又少。不像现在,通过网络,想学什么有什么,操心的是如何进行取舍。
而我们那个时候,市面上关于绘画的书籍少之又少。
我经常去县城的新华书店,虽然书店里的没多少关于绘画的书籍,但他们会定期张贴出全国各地出版社发行的书目。
如果读者想买哪本书的话,可能通过目录下面的地址进行征订。
我想,那时可能是出版社节约成本吧,读者征订后,他们收到款了,再集中印刷或者邮寄,就会省去库存和运输的成本。
我对这些书目上关于绘画书籍的数量名字了如指掌。
我第一次购买的是潘天寿的一本画集,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我当时的工资一个月是50块钱左右,这本书就花了二十多块钱。
后来,我经常从上海的出版社订书,他们给我专门开了一个账户,这次寄过去的钱没用完,下次买书时再用。
在那个年代,为了学习画画,我是舍的投入的。觉得为了自己的爱好,花多少钱也是值得的。
3
关于绘画的经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主要关注于写意花鸟画的研究创作。
远取徐渭、石涛、八大山人之长处,特别对八大山人研究颇深,受其影响也最大。
近师于希宁教授及潘天寿,黄宾虹,陈子庄等大师,绘画多取材于山野、田头、溪边的无名之花,无名之草,无名之石,无名之鸟。
总是在寻求笔墨简练,意境含蓄,画风清逸高雅的状态。
在我70岁之前,多是在学习借鉴古人和前辈们的作品。
70岁之后,感觉有了前几十年的积累,创作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后,才逐渐开始按照自己的感悟来画。
画画于我来讲,是一种精神寄托,没有刻意的通过画画来追求名利。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
画画,不能被名利所缚。
从无数前辈大家那里,我们不光学习他们的画技,还应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攀登艺术高峰,惠及后人的风范。
伊和君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伊和君,男,1943年出生,山东郓城人。196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现为山东美协会员,山东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文博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当代花鸟画院副院长。
谢谢您的浏览。在艺术创作中,您有什么好的经验、体会及动态信息,或者推荐优秀艺术家,欢迎通过“陈晓辉美术馆”媒体平台与众多艺术爱好者一起分享。
您的智慧,将会有助于更多热爱艺术的朋友圆梦!
期待您的大驾光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