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抱怨说孩子不好好吃饭,挑食厌食,总爱生病,不长个怎么办?不爱吃饭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脾胃不好。如果孩子脾胃不好,要么很胖,要么很瘦。不论哪一种,都令家长十分担忧。
孩子的脾胃不好做家长的首先要做到的是帮助孩子管住口,现在的很多孩子都很任性,想吃什么大人明知对脾胃不好也只能听之任之。夏季是孩子发病的高发期,是最伤脾胃的季节,也是最难调治脾胃的季节,罪魁祸首就是雪糕和冷饮,吃了就没胃口再吃饭。许多家长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吃这一点或者吃几次没大碍吧!俗话说:“病从口入”。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属中焦,共同承担化生气血之重任,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小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通过饮食(中医称之为五谷精微)经过脾胃运化为气血而来。
我们知道脾胃为小儿之本,很多疾病源于脾胃虚弱,如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咳嗽、湿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等,因此健脾养胃成为家长们的首要任务。脾胃虚弱还容易产生“脾虚易感症”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经常感冒,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缓慢,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挑食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咳嗽等症状。化验检查有贫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等症。对于脾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次感染。
中医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常用的方子是采用鸡内金、山楂、炒麦芽、山药、陈皮等这些中药健脾益气化积,比如翌高健脾和胃方。特别是山楂和鸡内金在消食化积、健脾开胃方面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良药。翌高健脾和胃方(膏滋)针对每个孩子自身情况,一人一方,帮助孩子滋脾养胃,味道清甜可口,爸爸妈妈们不妨选择用它来解决孩子脾胃不佳的问题。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补脾胃还需谨慎:儿童纯阳之体,切勿大量进补内热、寒凉食物;对于孩子稚嫩的脾胃来说,很多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往往会增加孩子的脾胃负担,比如牛肉属于粗纤维的食物,不易消化,吃多了会给孩子的脾胃带来很大的负担。
翌高少年彭医生提醒您:从今天开始养好孩子的脾胃。脾胃强则身体强,脾胃弱则身体弱,想长高更得养好脾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