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诫子书》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以规劝、督促孩子的学习为主,兼及为人处世之道与修生养性之理。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事教子修身立志的典范。
本节课通过提问重点词句翻译,考察学生文言积累情况;分析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议论说理文章的写法;通过变换句式,学习诸葛亮的劝诫艺术:通过补充材料,丰富文本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诸葛父子,引发学生思考该如何学习、做人,启迪人生。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疏通文意。
2.讨论分析,理清文章思路,提高说理性文言文解读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为文艺术、劝诫艺术。
3.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修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疏通文意。
2.讨论分析,提高说理性文言文解读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为文艺术、劝诫艺术。
教学难点: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修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时期著名的丞相诸葛亮是如何教育儿子的,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为文和做人方面有所收获。
(设计意图:由《三字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文关于家教的话题。)
二、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强调读音、节奏。
1.出示重点句【屏显】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出示重点词【屏显】
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无以致远 致电 专心致志 学以致用
不能治性:无为而治
年与时驰 弛担持刀 一张一弛
3.联系上下文,思考诸葛亮说的“志”?(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
小结:学习文言文,要总结记住重要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还要与现代汉语相联系,看到汉语的继承与发展。
(设计意图: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三、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一)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之一 —— 诸葛亮的为文艺术
自由读文,用原文回答
1.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认为怎么做才能成为那样的人?
2.具体是如何劝诫的?
板书:
君子——观点
静俭——阐发
(志、才、学)(淫慢、险躁危害)
正 反
强调勤学、惜时——反
学生分组读文,读出文章层次。
小结:这是诸葛亮为文的艺术:先提出观点,再阐发,接着正反论证,逻辑严谨,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体现出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屏显】观点明确思路清,正反对比层次明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议论文写法)
(二)诸葛亮的教子智慧之二——诸葛亮的劝诫艺术
【屏显活动】
比较读:体会“夫”和两个“也”字之妙。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须静,才须学
学生发言讨论(你父母让你学习会怎么说?)
小结:夫是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引发论述静志才学的关系;前一个也,舒缓语气,饱含慈父深情,后一个也,有肯定的意味,诸葛亮用自己的自身成就证明:才干是通过学习增长的。
【屏显活动】
把这两组句子改为肯定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强调要做人要淡泊,要宁静,要学习,要立志)
什么情况下写的?
【屏显】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注: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小结:舒缓语气,饱含深情,双重否定,态度鲜明,表现了一个慈父对儿子的疼爱与期望,这是诸葛亮的劝诫艺术,表现出他的教子智慧。
【屏显】语气舒缓慈父情,双重否定态度明
(学生自由读这四句,体会情感态度,齐读)
(设计意图:体会语气句式之妙,学习诸葛亮的劝诫艺术)
(三)诸葛亮的教子智慧之三——诸葛亮的家教艺术
言传不如身教,诸葛亮期望儿子宁静专一,淡泊名利,读书学习,增长才干,成为国之重器,他是这要要求儿子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关于宁静、读书
【屏显】
有人研究,诸葛亮跨越54个春秋的一生,共有两个27年,公元207年前,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是立志用世的准备和积累阶段,用宁静来修身就是他的活法;公元207年到234年的27年,诸葛亮身体力行,实现自我,尽忠蜀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用行动来诠释志向,这又是他的另一种活法。
关于立志
【屏显】
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山以后: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出师表》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是诸葛亮的志向。报答先帝,效忠后主,这就是诸葛亮的忠肝义胆和赤诚之心。
是的,淡泊不是厌弃世俗,宁静也不是慵懒无为。
由淡泊名利到鞠躬尽瘁,我们可见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心。淡泊明志,志在修身,宁静是为了致远,达于天下之远。
关于节俭
【屏显】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所处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他对此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他嘱咐后人不讲排场,不浪费钱财。墓地依山而建,够放下棺木即可,人验穿平时的衣服,更不能要陪葬。因此,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葛后裔。
诸葛亮不仅节俭,还清正廉洁。
关于清正廉洁
【屏显】
他曾在《又与李严书》中写道:“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作为朝中丞相,诸葛亮家里没有余财,妻子除了身上穿的,连一套替换的衣服都没有。“受赐八十万斛”的俸禄,历史记载显示“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这个钱财哪里去了呢?据诸葛文化研究者介绍,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接受,二是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诸葛亮家中虽“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但却将清正廉洁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世。
劝诫效果
【屏显】
诸葛瞻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 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
干宝曰: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小结:不光言传,更重身教,这是诸葛亮的家教艺术,也是诸葛亮教子的大智慧!
【屏显】教法活法融一体,以身示范做引领
(设计意图:了解诸葛亮的教子艺术,体会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四、你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诸葛亮不光言传、更重身教。他的教法就是他的活法,他静心读书,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忠心耿耿,为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诸葛亮的精神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朽的丰碑,《诫子书》作为家教名篇,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启迪着我们的人生。
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为文艺术、教子智慧。
(设计意图:学习诸葛亮的为文艺术、教子智慧,启迪人生。)
五、作业
必做
1.背诵并默写《诫子书》
2.积累文言词语
选做(二选一)
1.如果让你用文中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打算选那句话?为什么?(要有理有据,结合自己实际来谈,不少于200字)
2.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小文《我心目中的诸葛亮》。
六、板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