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要开学,新一批逃出中考“魔爪”的孩子们,就将开始他们的高中生涯。一些热血的高中,早早开了家长会,给家长们训话打鸡血。在虎妈鹰爸们的眼中,高考的沙漏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可是,准高中生的家长们,与你的孩子共同拼搏三年,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1.正视不可忽视的高考之痛
2018年,全国高考生人数975万,录取率是75%。其中211及985院校在全国招收的总人数大约46万左右,录取率是4.72%。
曾有五百强企业HR在媒体节目中坦言:“招聘其实一直都是存在区别对待的,每次招聘会,985学生的简历放右边,非985放左边,走的时候我们都只会带走右边学生的简历。”听起来残酷,却是事实。进不了重点大学,在就业时就只能“被选择”,失去了择业的主导权。
2.引导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
拥有特斯拉、SpaceX、Sun Vally等明星企业,被誉为“现代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12岁的时候就向游戏公司成功出售了自己写的小游戏Blastar,获得了500美元。
创立微软公司,开发了Windows系统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14岁的时候就成立了第一家软件公司Traf-O-Data,挣到了2万美金。
当我们检索那些500强企业CEO们的人生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立志要趁早”差不多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可是在中国,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到了高三填报志愿的时候,仍然对自己将来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一片茫然。在家长会上,向班主任咨询自己的孩子该选什么专业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没有明确目的的学习,就像没有目的地的旅行,只会让人身心俱疲,忽视了沿途的风景。
只盯着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忽视了对孩子人生规划的引导,是典型的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
请抓紧时间在开学前后与自己的孩子谈一次心,让他们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许多家长可能会认为“人生目标”这个话题太宽泛,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其实总结一下就是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十年后,你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第二个问题:怎样成为这样的人?
第三个问题:现在能做什么?
请让你的孩子好好思考这三个问题,并在一段时间(比如一到三个月)后寻求他的回答。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后,家长们不要急着去评估,而是要帮助他理性分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向他说明利害关系。
谈话可以简短,但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怕自己临场发挥不好的家长们,不妨把谈话中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列个提纲。
3.找到落差并精确定位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也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是却不具备与这个人生目标匹配的实力,怎么办?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你不行。”这是去年上映的电影“垫底辣妹”中的一句台词。
这部改编于真实故事的电影,讲的是学渣沙耶加通过一年时间的补习,逆袭考取名牌大学的故事。
电影可以在“爱奇艺”上看到,需要给孩子打气,也需要给自己鼓劲的家长,可以找出来看一下。
一部电影当然不能解决现实与理想的落差问题,但是通过电影可以看到的是,孩子的梦想需要鼓励和支持。如果没有支持她的母亲和补习班老师,女主角沙耶加考名牌大学的梦想,只是一句空话甚至笑话。
请你也做一个支持孩子梦想的家长,这可以从两方面做起。
第一是收集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根据高考的“3+3”制度,高二上半学期就要选课,你需要在熟知孩子各科成绩的基础上,参考学校建议做出选择,并利用假期和双休为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补习。
第二是收集孩子所在学校和所在地区的教学水平的相关情报。包括孩子所在学校上一届毕业生的成绩,毕业生考进985学校的人数,超过综招线(相当于一本线)的人数,加3科目远科情况和等级考水平等等。
这两项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正确数据的合理分析,才能将孩子的在学校的考试成绩转化为在地区的大致排名,对应这个排名,了解到孩子有可能被哪些大学录取。
不管你的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高中三年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要低估孩子的潜力,也不要盲目乐观,高估孩子的实力,一切靠数据说话。
4.做好后援团和心理辅导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目前,全球有10%~20%的儿童和青少年有情绪障碍问题,每年有60000名孩子因情绪障碍自残死亡。
在中国,每年高考的前几个月,各大知名医院的“精神卫生科”门诊都会迎来一批焦虑的学生家长,其中替孩子来咨询的也为数不少。
从每年高考后,全国各地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成绩区间来看,临时弃考导致单科成绩零分的考生也不在少数。
临时弃考是所有家长们的噩梦,可是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末期,他们自我意识加强了,但自我调控仍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高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但不会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他们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主动去发现。
在整个高中阶段,家长应尽量为孩子提供平稳的学习环境,减少那些可能影响到孩子情绪的负面因素,同时肩负起担任孩子后援团的重任。
今年1月,耶鲁大学开设了“心理学与美好生活”课,成为建校300多年来最受欢迎的课程,共有1200名学生报名参加,网络课程吸引了13万人注册。
课程的主讲教授劳丽.桑托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介绍说,名校的学生以前只注重成绩,忽视了精神健康发展,她希望通过教授积极的心理学课程,让学生“懂得感恩、减少拖延、增强社交联系”。
在中国,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师,就只能由家长们来兼任。各位不妨有选择性地寻找一些心理学书籍或者视频讲座来学习,掌握情绪疏导的方法。
对心理学没有兴趣也没关系,有时候孩子们要的并不是具体的方法指导,而只是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发现并聆听他们的烦恼,就是化解情绪问题的最佳途径。
人生不能重来,高考只有一次。
希望所有参加过高考的孩子,在回忆起自己度过的三年“地狱时光”时,都能无悔地说一句: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语出《圣经.新约》)
最后,我还想提醒所有的家长们,高考成绩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高考的历练,孩子们最终成为了怎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