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探究者,我目前关注的核心议题是:书法教育与鉴赏观念的转变。具体而言,当我们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位书法家在经历了漫长且专注的传统书法研习之后,突然将一些普遍被认为是违背常规审美的“丑书”样式升华为书法艺术的巅峰表达,即高级书法。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初学者可以从一开始就摒弃循规蹈矩的传统学习路径,转而寻找个性化的突破之路呢?以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为例,尽管他并未严格遵循传统的书法技艺训练,却凭借自身的才情和对书法的独特领悟,在书法界赢得了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大书法家。这种情况不禁引发人们的揣测,即按照这一思路,似乎在当今社会,成为中国一流书法家的门槛变得相对较低。不过,真正值得深入探讨的根本问题是:假如“丑书”确实蕴含着书法艺术的高层次美学,为何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宗师之一——王羲之,却未曾采纳类似的表现手法创作?王羲之为什么不写丑书?这一问题实质上提出了双重反思:一方面,这是否意味着王羲之并未完全领悟书法艺术的深层内核?或者说王羲之对书法的认知不如现代人。另一方面,这也引发了关于现代人对书法艺术本质的理解是否与古人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或进化历程的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