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太渴望终点,而忘了感受沿途的风景——这是我对高一上学期的总结。
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业,但它绝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要看重它,而不是看死它。很可惜,渐渐喜欢一个人行走的路上,我似乎每件事都能忧虑到学习,好像一旦做了其它,当天繁重的课业就会被耽误。
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在我看来,她是一个非常专业、理性、富有思想的老师。三观很正,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孜孜不倦。好问的班长更是笑着说:“跟着语文老师,每天一点正能量!”因为在课堂上,她更是一个金句百出的老师。在某篇课文、某张试卷的习题里,她总能引申出很多对于生活的思考,教给我们道理。“有时候,我们就是要去做一下无用功,去室外,去感受大自然,去团结集体,去做能让我们心灵放松的美好的事情。这个过程里,你没有在看书,没有在刷题,看似无用,实则大有用处。”
“H,明天是周末啦!要不要一起出去玩啊?”这三个初中的好朋友,我还滑稽地给我们起名“四人帮”。每到周末都会笑着来邀请我。而我的回答经常是纠结的。说不清楚理由,谢绝是我的常态。我内心从来没想过周末能怎么玩,毕竟是半休,下午回来晚上又得继续上课。除了买生活用品,我恨不得就这样在宿舍睡一下午。我很感激她们,我亲爱的小伙伴,即使我每次谢绝她们,令她们感到些许失意,但每次她们有好玩的事情,都不忘叫上我。我想,我不在的时候,她们一定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吃了很多好吃的东西了吧?人是群居动物,离开群体,又怎会正常?我知道自己在慢慢封闭,这太可怕了。望着她们快乐的背影,我不想“四人帮”变“三人帮”,内心总有个声音告诉我:该回归群体啦!
当得知学校的“优胜劣汰”制,期末考不过,补考再不过就可能被遣退的消息后,我慌了。那种感觉就像好不容易爬上山顶,但在不经意间,随时都有滑下山脚的可能。直觉告诉我自己不至于这么差,但心中的焦虑仍不能削减,这就是不自信的一大影响吧。加之文理分科后的分班制,我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这次考试,希望能考重点班,能离梦想更近一步。望着笔记本里的那行大字:每临大事要有静气!神奇,我更躁了。
期末聚会那晚,大家享受了很多美好,也许一点小电影、小零食,在平常看来最普通不过,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奋斗,才会深刻懂得这点小疯狂多么珍贵,多么来之不易。发奖状的时候,班干与学习好的同学都有。我在座位上看着他们的笑脸,看着他们拥有的掌声,看着那一张张带有学校特色且年味浓浓的奖状。假装不在意间所有的羡慕与不甘都在心头汹涌。
我把遗憾总结为几点:一,身心状态不够好,这是决定一切的基础。二,学习效率低下,与个人学习生活习惯有关。三,提问不积极,特别是弱科,与老师沟通少,自然体会不到蕴藏在其中的惊喜,大部分老师都会很积极耐心讲解的。四,没有很好处理友谊、社交问题。五,思想不专一,注意力不集中,清醒的人总劝我们不要想太多。六,压抑般自我封闭,一次次谢绝好朋友的邀请。
其实,后来我才渐渐发现,学校里的鸟语花香和绿树葱葱,给人的归属感、静谧感多么可贵。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发现身边很多事物都是很可爱的。
经过教训,以后的日子,要更加懂得取舍,更加懂得圆实。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受他们的美与丑,善与恶。接受成长中每一次蜕变的洗礼,不仅追逐光,还要感受光,变成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