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经典释文》说:“候人,官名。”是什么官呢?
《周礼•夏官》说:“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以设候人,若有方治,则帅而致于朝,及归,送之于竟。”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二人,书记员六人,供使役的人徒有一百二十人。候人各自掌管所分管的地方的道路的整治和禁令。在道路上设候人,如果有诸侯国的人到周都来治理国事,就领他们到朝堂上去,等他们回国时,送他们出边境。)
《毛诗传》说:“道路送宾客者。”简单地说,候人是周代接送宾客的官。
孔颖达疏解:《周礼•夏官》里的“候人”是周天子的官,天子的候人是“士”(上士、下士),那么诸侯的候人也应该是“士”。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duì)。”
《毛诗传》说:“何,揭。祋,殳(shū)也。”
《说文解字》说:“何,儋(dàn担)也。”又说:“揭,高举也。”
《说文解字注》(大意):
“何”俗字作“荷”,与“佗”俗字“驼”、“儋”俗字“担”一样。《诗•商颂•玄鸟》 里的“百禄是何”,《诗•商颂•长发》里的“何天之休”、“何天之龙”,《毛诗传》都训“何”为“任”,《郑笺》说“何”为“担负”。《周易•大畜》里的“何天之衢”,虞翻(三国吴人)说:“何,当也。”《周易•噬嗑》里的“何校灭耳”,王肃(三国魏人)说:“何,荷担也。”《诗•候人》里的“何戈与祋”、《诗小雅•无羊》的“何蓑何笠”,《毛诗传》说:“何,揭也。” “揭”就是“举”的意思,戈、祋是用手“举”的,蓑、笠是用身体“举”的。这些都是“担”的引伸义。《经》里凡是“何”写作“荷”的,都是后人窜改的。
“何戈与祋”,举着戈与祋。戈、祋是什么?
《说文解字》说:“戈,平头戟也。”一种兵器。
《说文》又说:“祋,殳也。或说城郭市里,高县羊皮,有不当入而欲入者,暂下以惊牛马曰祋。故从示、殳。《诗》曰:‘何戈与祋。’”
按《说文》,祋(duì)有两大意义:一是“殳”。一是在城墙上市场上,高高地悬挂羊皮的竿子,用来惊吓不应当进入而想进入的牛马。
“殳”,《说文解字》说:“以杸(shū)殊人也。《礼》:‘殳以积竹,八觚(gū),长丈二尺,建于兵车,车旅贲(lǚbì)以先驱。’”
“殳”是军士用来隔离人(殊人)的兵器。《周礼•夏官•司戈盾》说:殳用积竹制成,八条棱,长一丈二尺,竖立于兵车上,兵车上的旅贲官拿着它在前面作先锋。
“殳”是武器,而挂羊皮的竿子不算武器。按诗意,“何戈与祋”,即“荷戈与殳”。
那里的候人啊,举着戈与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