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看《红高粱》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看《红高粱》

作者: 菲恩呀 | 来源:发表于2023-04-10 17:48 被阅读0次

《红高粱》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记录了一段正史未曾出现的历史片段,这种片段的呈现我们称之为野史。在文学批评上,以野史为重点进行小说的撰写与刻画,又有这个官方的名称,即新历史主义小说。而对该小说的解读理论便是新历史主义原理。

从新历史主义原理看《红高粱》,可解读出许多莫言藏在文本里秘密。

首先是对英雄的解构上,罗汉大爷在被日本人一刀一刀的处死时,罗汉大爷鲜血淋漓的样子被呈现在围观群众及读者的面前。作者为何要如此细致的描绘罗汉大爷的死状?其作者的根本意图在于解构英雄,让人回归本源。

从作者对罗汉大爷被处死的细节刻画可知,罗汉大爷流的血、被割的肉以及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差异。而作者之所以如此细致、写实地写罗汉大爷的痛苦,便是想通过罗汉大爷的痛苦去呈现人的本质,即人在面对死亡时都会面临同样的痛苦与恐惧,而当人走向死亡时其生前所拥有的金钱、权利、义务等等都会归零,所谓的英雄称号也随风而去,这便是作者通过对罗汉大爷惨死现状所做的解构英雄。

结合理论,对罗汉大爷如此直接、细致、血腥的暴力刻画在正史里不会出现,但却在《红高粱》里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其原因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点分不开。新历史主义小说重视对野史的挖掘,重视对事实及真相的还原。对罗汉大爷英雄身份的解构及回归人本真的呈现便是新历史主义还原真相的特点的体现。

其次是对叙事方式上的颠覆,《红高粱》在叙事上使用孩子视角,使文本历史宏观性出现模糊,小说情节的推进亦是通过孩子对爷爷奶奶的想象而开展,通过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的记录,便令人对文本的真实性产生怀疑。颠覆了正史里严谨的记录方式的新型记录形态,便是新历史主义。

再次是,对史料的应用上,正史更偏重对整体、客观因素的分析,而《红高粱》则是更注重对个人生存状态以及个人情感体验的呈现,且在创造中更加突出在历史时代的洪流下,人的重要性。突出人的重要性,亦是新历史主义的特点。

综上所述,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看《红高粱》可知,《红高粱》是一部在材料上注重对野史的挖掘,在叙事上具有模糊性,在人物塑造上具有解构性的新历史主义小说。

相关文章

  • 看《红高粱》有感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碰到各种事情,九儿也不意外。一个赌钱的老爹,赌输卖房和卖自己的老婆。后来九儿的母亲又在别人家自尽...

  • 红高粱摇

    “九~儿,九~儿······” 红高粱成林,红高粱成海,红高粱摇头晃脑,红高粱顶天立地。 我站在红高...

  • 看《红高粱》杂想

    年少不知愁滋味,年轻的人总是有无限的想法,无限的希望,无限的美好,会觉得一辈子好长,看着跟前的白发人,想象不出自己...

  • 《红高粱》: 高粱祭

    文/释言午 “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儿香,高粱熟来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 单曲循环中。 我轻轻合上手...

  • 《红高粱》vs《红高粱家族》

    看完电视剧《红高粱》,我去买了《红高粱家族》,想看看原著和改编的电视剧有什么不同,这一看让我看出了文学和大IP的差...

  • 红高粱

  • 红高粱

    青杀口流壮士血 高粱地埋兄弟情 十八里坡生九儿 十八里红敬英豪 ...

  • 红高粱

  • 红高粱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就和影片末尾豆儿说的一样,满眼都是红色,最初是爱的红,最后是血的红。 刚开始看时还是很轻松的。看...

  • 红高粱

    我的第一声啼哭,在黎明时分 向着东方的霞光 破土 从此,父亲的汗水浸透阳光的色彩 雕塑我的简单粗糙的线条 如山脊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看《红高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kb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