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高氏兄弟的对决
主讲:高鹏
上一讲我们说到,高纬掌权以后,马上就展现出了心狠手辣的一面,他和弟弟高俨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激烈。而两个人之间冲突的爆发,则要从小人和士开说起。
高湛死了之后,和士开就以托孤大臣的身份陪伴在新皇帝高纬的身边,而和士开这个人向来没有什么底线,他就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做了很多以公谋私的坏事。久而久之,和士开的所作所为就引起了高俨的强烈不满。
和士开也不是傻子,当然也注意到了高俨对自己有敌意。他有一次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琅邪王眼光奕奕,数步射人,向者暂对,不觉汗出;吾辈见天子奏事尚不然。」就是说,你别看高俨是个小孩,他的眼神真是太有威慑力了,我和他四目相对,也就几秒钟的时间,我的冷汗就出来了,我见天子的时候都没有这样。
和士开为了保全自己,想尽各种办法把高俨排挤出权力中心,在他的劝诱之下,高纬下令,解除高俨的所有职务,只留给他一个闲职,也不准他和太后随便见面。高俨被这么处分之后当然非常生气了,毕竟高湛活着的时候他的待遇可是不输皇帝的。
恰好当时高俨的随从和他吐苦水,说您现在被皇帝疏远,全都是和士开这个小人在中间作祟,他真是太过分了。高俨听了之后,就去找一个叫冯子琮的人,说和士开有很大的罪,我想杀了他,你看行不行。高俨为什么来找冯子琮呢,因为他是高俨的姨夫,可以说是高俨的心腹,但实际上冯子琮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先除掉和士开,再帮高俨打败高纬。假如成功推高俨坐上皇位,那自己就是第一功臣,就能飞黄腾达。所以冯子琮就说,行,这事能办,我帮你。
得到冯子琮的支持后,高俨马上让人伪造了一封弹劾和士开的奏疏,然后让冯子琮带到宫里面去。因为冯子琮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侍中,他可以在宫中比较自由的活动,所以他就趁着职务之便,悄悄把这封伪造的奏疏塞到一堆文书里面去,而高纬对政治不太关心,拿到这封奏疏之后连看都没看,随便拿起来就盖了个章,等于说是允诺施行了。
很快,高俨就拿着这封奏疏,找到了一个叫库狄伏连的将军,跟他说,现在皇帝有令,让你逮捕和士开。库狄伏连一听就迷糊了,说不对吧,和士开那可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皇帝怎么可能要逮捕他呢,但是他拿来奏疏一看,上面的命令还真就和高俨说的一模一样。库狄伏连思来想去,觉得这里面还是有猫腻,他就跑去找冯子琮,说这个命令可能有误,要不咱们再和皇帝重新确认一下,别再抓错人了
冯子琮就骗他,说高俨,那是皇帝的亲弟弟,他手里拿着皇帝亲自下达的命令,让你去抓人,手续齐全,合情合理,你还犹豫什么呢?库狄伏连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准备抓人去了。第二天早上,和士开和往常一样准备去上朝,结果库狄伏连迎面走来和他说,「今有一大好事。」和士开还没来得及问是什么大好事,旁边就有人跟他说,走吧,皇帝有命令,让你去御史台。和士开又没来得及张嘴问,就被几个军士一路押解。到了地方之后,哪有什么皇帝,只有一个拿着刀剑的军人,这个军人手起刀落,把和士开给杀了。
和士开死了之后,高俨的本来目的就达到了,他想就此罢手,但是他底下那些人就劝他,说你杀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你还想就这么算了?都闹到这个地步,这事已经停不下来了。高俨一听,说好吧,于是紧急集合了三千个士兵,屯驻在皇宫之外。
高纬听到消息之后傻眼了,他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也没想到弟弟会起兵造反。双方这么宫里宫外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高纬就打算亲自带着四百个士兵,出宫和弟弟决战,临行之前,他还去找了自己的母亲,说「有缘,复见家家;无缘,永别!」
恰好这个时候,一个叫斛律光的将军进宫了,这个人有两个身份,第一个,是当时北齐的名将,第二个,是皇帝高纬的岳父,高纬迎娶了他的女儿。进宫之前,斛律光就听说了和士开被杀的消息,他听到之后的反应是拍手大笑,说「龙子所为,固自不似凡人!」意思就是说,高俨这小孩不愧是先帝的儿子,做得事情真让人出乎意料。其实斛律光心里非常清楚,和士开就是一个小人,该杀,所以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高兴。与此同时,他又不希望高俨和高纬因为这点小事杀个你死我活,所以他才进宫,想用自己的经验化解这次矛盾。
那么斛律光进宫之后,就和高纬说,高俨就是个小孩,他来造反就像是过家家,皇帝你不用害怕,也不用亲自动手,只要你走出皇宫,往叛军阵前一站,我就能把高俨摆平。高纬听了之后,半信半疑地跟着斛律光往宫外走,斛律光就提前派人到叛军阵前喊,「大家来了。」大家是当时对皇帝的称呼。
高俨手下的三千兵士一听说皇帝来了,马上吓跑了,这个时候高纬也到了,他就喊话高俨,让他过来见自己,结果没想到高俨吓傻了,动也不敢动。斛律光就走上前去,和他说,你是皇帝的亲弟弟,杀了一个小人而已,你怕什么。说完就把高俨拽到了高纬的身边。还没等高纬说话,斛律光就替高俨求情,说高俨年纪小,才十四岁,什么都不懂,等他再长大一点就不会再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了,您给他一个机会吧。有这么一个大功臣求情,高纬当然没办法杀高俨了,但是他非常生气,拔出高俨的佩刀,用刀环的位置朝着高俨的脑袋乱砸一通。砸了很久才放高俨走。
高俨是暂且保住了一条命,但是跟着他闹事的那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全部被斩首示众,横尸街头。顺便一提,之前按照命令做事的那个库狄伏连也在这个时候被处死了。后来高俨和高纬的母亲,也就是胡太后,就问高俨,说你怎么这么傻呀,怎么想到做出来这么荒唐的事情呢?高俨马上就推卸责任说,妈,这事儿不怪我,都是冯子琮让我做的。胡太后一听就生气了,也不管是真是假,直接让人绞杀了冯子琮。
俗话说知子莫若母,胡太后非常清楚,高纬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是绝对不会放过高俨的,所以这次反叛之后,胡太后就把高俨留在自己宫里,让他和自己同吃同住。就连每餐吃的饭菜,胡太后都要亲自尝一尝,生怕高纬暗中把高俨给毒死了。
但就是这么提防,还是没能保住高俨的性命。这年九月的一个深夜,高纬突然下令,要高俨陪自己一起去打猎,高俨非常敏锐地察觉出这里面有问题,就犹豫要不要去,结果有人骗他,说你哥哥是皇帝,皇帝下的命令,你怎么不听呢?高俨只好出门。结果他刚走出来没多久,就被人捂住口鼻,暗中劫走了。高俨连忙呼救,说我想见我母亲,见我哥哥一面,可是杀手根本不理会他,把他拽出宫城之后,就地杀死掩埋。
高俨死了之后,高纬让人把消息带给他的母亲胡太后,太后听了之后痛哭流涕,但是让胡太后意想不到的是,高纬不仅杀死了高俨,还在不久之后派人杀死了高俨的四个遗腹子。就这样,发生在这对少年兄弟之间的冲突终于结束了。
紧接着,在公元572年和573年,高纬又分别杀掉了北齐政权当中的两个重量级人物,这两个人,一个叫斛律光,另一个叫高长恭。 斛律光我们很熟悉,北齐名将,曾经帮助高纬化解了高俨的反叛。斛律光地位显赫,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高纬,做了皇后,另外两个女儿做了太子妃,几个儿子封侯的封侯,做将的做将,有的还迎娶了公主,但是斛律光本人并没有因为家庭显赫感到高兴,他反而是觉得非常担心,生怕惹来什么祸患,所以老将军自始至终生活都很节俭,而且也不过多的过问政治,更不会搞什么贪污腐败的事情。但是当时的北齐居然容不下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将。
高纬自从做了皇帝之后,身边就围绕了一群和 和士开一样的佞臣小人,而斛律光向来非常讨厌这群人,他就说皇帝要是再用这些人,那我们就离灭国不远了,结果这话传到这群小人耳朵里,他们就担心斛律光会对自己动手,于是先下手为强,在高纬耳边说斛律光的坏话,造谣他有谋反的心思,而高纬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所以丝毫不念及斛律光为国家做得这么多贡献,马上下令杀死了他。
在杀死斛律光不久之后,高纬就处死了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高长恭。大家如果对高长恭这个名字没有印象的话,那我说起他的另外一个称呼,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就是兰陵王。高长恭是高欢的孙子,高澄的第四个儿子,算起辈分来是皇帝高纬的堂兄弟。
现在网络上有的人说,高长恭之所以被高纬猜忌,乃至杀死,最初是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说公元564年,高长恭在邙山大败北周,战争结束后,高纬就跟高长恭说,你追赶敌人追的太凶了,假如一不小心失利了,你可能都回不来,到那个时候岂不是追悔莫及?高长恭随口回答,说『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毕竟这关系到咱们高家的事,不自觉就往前冲了。结果高纬就对家事这两个字特别敏感,觉得高长恭可能有自己当皇帝的心思。
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以再讨论讨论的,因为公元564年,北齐的皇帝还是高湛,高纬才九岁,他应该没有机会去问高长恭这样的事情。(〔考异曰:北齐书:「长恭与周战于邙山。后主谓曰:『入陈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按邙山之战在河清三年,后主时年九岁,尚未即位,何得有此问!且称「家事」亦何足致忌!今不取。〕)
不过话说回来,这件事虽然可能是假的,但高纬对高长恭有很强的警惕心,却是真的,为什么?第一,从高纬掌权之后就杀了叔叔高济,以及我们上一讲提到的,执意杀死亲弟弟高俨这两件事我们就能看出,对于高氏家族当中,那些可能对皇位产生野心的人,高纬向来都非常警惕。第二,高长恭音容兼美,作战身先士卒,在军队中很有威望,将士们甚至为了讴歌他还特意做了一首《兰陵王入阵曲》,那么可想而知,高纬当然会时刻警惕着高长恭。
慢慢的,高长恭也感觉到了高纬的敌意,所以他不惜用自污的手段保全自己,开始贪污军款,受贿纳贿,最后高长恭觉得这样也不安全,就干脆放弃兵权,称病回家,可即便这样,高纬还是没有放过他。公元573年,高纬毒杀了高长恭。
如果对历史时间敏感,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在573年前后,北齐的死对头北周发生了什么。当时北周武帝宇文邕通过铲除异己、灭佛运动等等一系列手段,增强了国力。这下两个国家的对比就很明显了,北周,正在宇文邕的领导下走上坡路,而北齐,则在高纬的昏暗统治下迅速衰落。这个机会,北周的宇文邕不可能不在意,所以他逐渐把进攻齐国提上了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