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于1976年9月9日。今天,是毛泽东44周年的忌辰。
国人皆知,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思想家,还是杰出的诗人、书法家。
有种说法,作品一旦诞生,便不再属于作者。举凡世间作品,均有人评论谈说。那么,小禾今日便来要讨论一个看似很简单,实则非常难的问题:毛泽东的诗词,到底什么水平?
小禾先不说是什么,我们先来看像什么?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可以称为天才。毛泽东作诗,恰如曹操作诗。
曹诗以慷慨悲壮著称,《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等杰作脍炙人口。
一般认为,毛泽东的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是大气磅礴、气吞山河。世所共见,小禾当然极为认同。
如果需要再加一句,私以为是豪放不羁,不拘一格。其实,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不仅见于他的诗词,还充盈在其文章中。
原本,小禾不配来谈论天才诗人的作品。即便小禾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但也只是普通文学爱好者,一个文字工作者,尚不知名的小作者。
而所谓文学鉴赏,赏析作品,显然需要足够的水准。
好在小禾有自知,但大多数普通人却没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以为,文字作品当是人人都可以评价的,谁不识字?谁又不能写两句?
看似简单之事,往往艰难。这样浅显的道理,很多人不懂,即便知道,也不为然。“这委实是一件非常妈妈的事情!”
小禾要指出的是,大多数作者,即便诗人、作家,作品水准也并不完全一致。有杰作,当然也有庸常之作,甚至有不符声名的作品。
这也属于正常情况,几乎没有人一直在顶峰,也没有人不走下坡路。
这类情况之于毛泽东及其诗词,是否例外?会有所不同吗?
知名民主人士柳亚子,曾这样评价毛泽东:“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伟人毛泽东,历来不愿公开发表自己的诗词,或则以为是旧体,怕贻误青年;或则以为诗味不多。
他的第一首面世诗,是《七律·长征》。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首次出现。
迄今所见,毛泽东诗词已达一百多首。但其一生的诗作远不止于此。
毛泽东说:“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仅如此,1963年3月,到1973年冬,10年间,毛泽东将自己全部诗稿重新看过数次,对有些诗词作过多次修改。
一部分我们熟知的名篇名句就是如此。老教授、青年学生等,都成为了他的“一字师”、“半字师”。郭沫若、臧克家等诗人名士,还曾提供建议,毛泽东也欣然接受。
古人云:“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此言用于毛泽东,亦十分贴切。
毛泽东写过哪些重要知名、意义非凡的作品?请随小禾来。
1910年,17岁的少年毛泽东,奔赴外地求学,写了一首七绝《呈父亲》。全诗如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英雄少年,凌云壮志。真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又是何等的气概!
总有人豪情万丈,比如李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李白的诗,门槛很低,但凡读点书的人,都能看出它的绝好。毛泽东的诗,大部分也如此。
毛泽东也像苏轼。不仅豪放,而且至情动人。苏东坡可以“大江东去”,也可以“十年生死两茫茫”。而毛泽东,不但写了初光乍现的《沁园春·长沙》,还有写给爱人和友人的《虞美人·赠杨开惠》《贺新郎·别友》。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我失骄杨君失柳。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白发人送黑发人,可叹的毛岸英。
1935年,毛泽东在娄山关,仿李白的《忆秦娥》,写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晚年,毛泽东又仿陆游《示儿》,还反《卜算子•咏梅》其意而写之,尽显自身的独特高远情怀。
纵观生涯,毛泽东也写过同志战友,如《致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此外,还有1963年写给开国元帅罗荣桓的七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那,什么才是毛泽东最具代表性或最好的诗词呢?小禾坚信,很多人会同样选择《沁园春·雪》。
这首举世称颂的杰作,1936年写于西北,却发表在1945年的重庆。
小禾以为,中国近现代诗词第一人是毛泽东。但他的作品也不是全完美,更有甚者,其多首四言诗、少许五言诗、杂言诗,都不算诗,只是题词,偏于直白,没有诗性。
比如你看,“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
但这也正是,其不拘一格的表现。
62岁的毛泽东,终于写了自己钟爱的曹操,作出《浪淘沙·北戴河》。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其实,毛泽东写给同志最感人的,还不是《吊罗荣桓同志》,而是《诉衷情 赠人》。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据传,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给周恩来的,在1975年,也就是两人去世前一年。
在小禾看来,诗人毛泽东,以《沁园春》初放光芒,以《沁园春》大放光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俱往矣,峥嵘岁月稠;数风流人物,看明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