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里聊到了婆媳关系,有人委屈有人喜。婆媳关系如清官难断家务事一般,道不清说不明,酸甜苦辣只往肚里咽,听的人往往都是自家娘家人,和一两位知心好友。
当我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常从表姐们口中,听到埋怨婆婆的语言,露骨的去表现恨,如仇人一般,以至于长大后的孩子们对爷爷奶奶也带着恨,铭记他们对妈妈的不好。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把我们与老人不融洽的关系,延伸到孩子们身上,这是很不明智的事。
群里的家里长家里短,让我想到了我的婆婆,我和她的关系又是怎样?
我的婆婆现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而她最大的孙女才十五六岁。她是一个晚婚晚育的女人,膝下两儿一女,三十多岁才有了大儿,四十多岁有了小女,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不常见。我的姑姑和她年纪相仿,几年前就成了老太太抱上了重孙。
我是她的小儿媳妇。当我快生孩子的那一个星期,她背着大包小包从老家赶来;当我还没出院的时候,她就想回老家;当孩子不到满月时,她吵着要回去;当孩子半岁大时,她终回去了。
那几个月里,她不做饭,不洗衣扫地,孩子们睡了,她常坐在床边发呆,或者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以前种种的不幸,那些错失学业机遇的悔恨和婚姻的不幸,更多的是对公公咬牙切齿的恨。我常边听她的故事,边忙乎干不完的家务。
我的婆婆是个生活在过去里的人,一直执迷于过去的世界里,仿佛那些过往,昨日才发生。每当和她通电话,一小时的通话里,五十多分钟都在聊过去。那些陈年往事不仅伴着她,还伴着她的三个孩子长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性格,特别是小女儿,如她一样的悲天忧人。
我不知道,我是幸运还是不幸。在我娘家人眼中我是最不幸的儿媳,最没福享的儿媳,一人拉扯双胞胎男孩长大。每次回老家,我成了她们口中的可怜人,而我的婆婆就成了她们口中的坏婆子,让我记住她对我的不好。
她对我不好的就是——在我两个孩子满地爬,她精力不够的时候,却去帮女儿带孩子,让女儿去上班。而我和她女儿同在一个城市。
诚然,那个时候,特别在我面对两个刚会爬的孩子,在把孩子们关在卧室里哇哇哭,我在厨房忙冲奶做辅食的时候;在他们拍尿玩屎,家里满处狼藉的时候,我是崩溃的,对她是有所抱怨的。晚上先生下班回来,我会肆无忌惮向他抱怨一通。
后来的几个月,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会走了,会跑了。我们的生活慢慢有了规律,也能在他们午睡的时候,忙里偷闲地看会书。从那以后,我慢慢懂得了感恩,能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理解她的不易。
婆婆少年时代是幸福美好的,那时候她家是大地主,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有四个哥哥,一大家人都疼她宠她,过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日子。
后来,就像余华的《活着》里的福贵一样,田产渐渐被她父亲败光。不同的是,她的父亲有时是赌,有的是慷慨送人。最后,那个特殊的时代来了,她家被扣上了“中农”,但实际早已过上有上顿没下顿的贫农日子。
家庭的变故,没让她变得悲天忧人。发生命运改变的是,初中毕业,她考上了卫校和高中,她选择了后者,可就在她即将高考的那一年——1966年取消了高考。在家务农了几年直到恢复高考,但她没有考上,后来被推荐上了五七大学,五七大学一直包分配的,可到了她那一届,学校停止了分配。命运就是这样,她抱怨命运的不公,后来,做了老师,直到退休。
学业的不顺,婚姻更是不幸。我想造成她总生活在过去创伤里的是命运,也是她的丈夫。我的公公也是一位老师,他把钱看得很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不舍吃穿。有了孩子,也是这样。一大家的吃喝用度,生活开销几乎都是婆婆的工资撑起。年轻的时候,公公的脾气暴躁,孩子也没少挨过打。
一次,小儿把刚买的闹钟,好奇地拆下来捣鼓捣鼓,结果招来一顿吊起来的毒打。大儿的两次胳膊摔伤,都是婆婆去学校有事让他照顾时发生的。生活里他们给予孩子最多的不是幸福的样子,而是连绵不断的争吵和公公摔打东西的画面。
她的婚姻是不幸的,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说,我同情她的婚姻,遇上错的人,这也让我更加地去感激她,让我拥有一个疼我爱我的先生,一个此刻正在教孩子拼魔方的男人。她的善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小时候常被打的先生,长大后却很热情,顾家,善良。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不幸,造就了她的独立,坚强。我们回老家数次接她,她总不走,常说一句话:“不怕的,我还能动,还能做口吃的。”
她的独立坚强里,常似有“冷漠”,没有平常母亲对孩子的牵肠挂肚。每次的逢年过节,她常说:“你们别回来了,看我,有什么好看的,好着呢,回来了,你们折腾我也跟着折腾……。”
是的,自从她的三个孩子成了家,她便住进那两间老屋,便冷漠地“不管不问”了。
大儿家的孩子生了一场不小的病。那段日子,大儿和媳妇满面忧愁,满身劳累。她没有去看望。
小女儿突遇一场飞来横祸,躺在重症监护室,室外有小女儿的孩子、丈夫、哥哥嫂嫂们、婆婆、公公。唯独没有她。
儿女发生的这一切,她始终蛰居那两间老屋,守一园菜地,一只黑狗,一只流浪猫。
后来,这一切没有她的陪伴,大儿家孩子的病,慢慢也好了;小女儿也出了重症监护室,半年后进入了职场。
也正是她的放手,成就了我育儿路上的成长。从最初对她的抱怨,后来更多是对她的感恩。在孩子们这几年的成长中,我从来都是对婆婆公公的赞美,告诉他们——奶奶喜看《红楼梦》,爷爷写得一手好字,他们的床头常有几本书。
所以,他们的今年作文里,会写着这样的句子:过年了,我想去奶奶家,和奶奶一起烧火做饭,和小花狗一起玩,可有趣了。
每次,我带着他们回娘家,母亲常挑拨似地开玩笑问他们:“奶奶从小不带你们,喜欢她不?”“喜欢呀,为什么不喜欢?”两个孩子眨巴着眼睛问。
几年前,当两个孩子第一次回老家的时候,周围的邻居都来瞧瞧一模一样的兄弟俩。其中一位上了年纪,头发斑白的老妇人,悄悄地把我拉在一边,神神秘秘地操着浓厚的方言告诉我:你的公婆逢人都夸你,说你好,体贴又会带孩子……看,两个孩子多好……
那一刻,我是欣慰的。这么多年,我和婆婆的关系,都是相互理解尊敬的。每次回老家,她还是一如既往地诉说陈年往事,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