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程标准

作者: 颜克 | 来源:发表于2024-09-10 07:43 被阅读0次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艺术是人类运用特定媒介、形式和方法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传播 信息及反映审美意识的 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独特的精神文 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深刻反映和影响着人类生活与社会文明发展。 艺术能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具有温润心灵、陶治情操等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包含音乐、美 术、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类的综合性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

    艺术相关课程相衔接,具有思想性、⺠族性、时代性、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 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二 )课 程 任 务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 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

    生 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

    全健康人格,厚植⺠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实践而逐

    1

    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学科核心 素养主要包括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

    1. 艺术感知 艺术感知是对不同艺术⻔类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的感受和认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认识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通过直觉、联想和想象等心理活动,在生活和职业情 境中感受和领会艺术。

    2.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是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进行评价和判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艺术作品和现实 中的审美对象,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能自觉

    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批判借艺术形式表现的封建迷信、宗教渗透、暴力等内 容,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3. 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是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活动,是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学生想象力、表现 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和实践,学生能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激发想象力,培 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形成创造性思维。结合专业学 习,借鉴艺术方法和手段,进

    行艺术创新,促进专业发展,提升生活品质。

    4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从文化的⻆度审视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理解不同文

    化语境中艺术的人文内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从文化⻆度认识艺术,了解艺术与文化的

    关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 白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子 从反映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宗教内容的作品中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理解和借 鉴 不 同 地 域 、 不 同 时 代 的 文 化 , 增 进 文化 自 觉 , 坚 定 文 化 自 信 。

    2

    ( 二) 课 程 目 标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艺术 鉴赏与实践等活动,发展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等艺术核心 素养。

    1. 通过课程学习,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备的艺术知识和表现技能。运 用观赏、体验、联系、比较、讨论等方法,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表现,识 别不同艺术的表现特征和⻛格特点,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艺术的⻛采。

    2. 结合艺术情境,依据艺术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 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丰富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能 力,陶治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 根据一个主题或 一项任务,运用特定媒介、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或方法进 行创意表达,尝试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美化生活,具有创新意识与 表现能力。

    4. 从文化的⻆度分析和理解作品,认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中国文化的 源远流⻓和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三、课程结构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结合 中职学生特点及职业教育人才成⻓规律,设计本课程结构。

    (一)课程模块

    艺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相关课程内

    容衔接,包括音乐鉴赏与实践和美术鉴赏与实践。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包括舞蹈、 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类。

    ( 二)学 时 安 排 艺术课程基础模块是必修内容,共36学时,2学分;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 内容,共36 学时,2 学分。

    模块 内容

    学时/学分 18 学时/ 1 学分 18 学时/1学分

    36学时/2学分

    基础模块

    音乐鉴赏与实践 美术鉴赏与实践

    歌唱 演奏 舞蹈 设计

    拓展模块 中国书画 中国传统 工艺

    戏剧 影视 其他

    4

    四、课程内容 (一)基础模块

    1. 音乐鉴赏与实践 音乐鉴赏与实践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实践能力,提升其音乐品位为目

    的的音乐活动。学生通过聆听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习有关 知识和技能,认识音乐的基本功能与作用,获得精神愉悦,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 实践能力。

    本模块教学由音乐鉴赏基础和内容、音乐实践活动等组成。 【内容要求】

    (1)了解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音乐要素,把握音乐形象,感受 音乐魅力,愉悦身心健康,培养音乐爱好。

    (2)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结合音乐情境,运用恰当的音乐语言对音乐 作品、音乐现象及音乐活动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理解音乐要素等在音 乐表现中的作用,感悟音乐思想情感,体会音乐在社会与个人生活中的作用,认 知音乐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和个人健康幸福的价值,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 ) 聆 听 欣 赏 中 外 经 典 作 品 , 感 受 、 比 较 不 同 时 代 、 不 同 地 域 、 不 同 ⺠ 族 音 乐的表现⻛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认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音乐的影响,理解 中国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密切关系,弘扬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4)结合赏析开展音乐实践,了解当代中国最普遍的音乐实践活动方式,依 据个人特点,根据实际情境和不同目的开展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丰富音乐实 践经验,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5 ) 认 识 音 乐 与 其 他 艺 术 、 学 科 及 所 学 专 业 的 关 联 , 积 极 探 索 音 乐 在 社 会 生 活、生产实践、专业学 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创新意识,促进专 业学习。

    (6 )参与校内外音乐实践活动,熟悉公共音乐活动礼仪,合理利用现代信息 技 术 和 手段 获 得 开 展 音 乐 活 动 的 资 源 , 拓 展 音 乐 学 习 的 时 空 。

    5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聆 听符合身心发展特点,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体会其思想性、人文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练习音乐基本技能,积累音乐感知经验。

    (2 )指导学生结合音乐情境,从创作目的、主题、形式、思想与情感等⻆度 开展音乐审美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分享音乐审美经验,尊重并客观评价学生的音 乐⻅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 创 设 与 音 乐 表 现 内 容 和 情 感 相 适 应 的 教 学 氛 围 , 指 导 学 生 运 用 音 乐 表 现 技巧,通过音乐游戏、演唱、演奏等活动,表达创作意图、信息及主题,增强音 乐实践创新能力和音乐活动组织能力。

    (4)通过比较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多元文化的⻆度理解世界音乐 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中外音乐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体验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坚 定文化自信。

    2. 美术鉴赏与实践 美术鉴赏与实践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和实践能力,提升其美术品位为目

    的的美术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赏析、评判等活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 欣赏美术作品,了解作品 主题,感悟作品情感,理解作品内涵,认识美术的基本 功能与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和美术实践能力。

    本模块教学由美术鉴赏基础和内容、美术实践活动等组成。 【内容要求】

    (1)了解不同的美术⻔类,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造型语言,激发美术 学习兴趣。

    (2 ) 欣 赏 中 国 书 画 、 雕 塑 和 建 筑 等 经 典 作 品 , 了 解 重 要 的 美 术 家 及 其 代 表 作 品,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理解其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密切关系,弘扬⺠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3 )欣赏外国绘画、雕塑和建筑等经典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 品,感受外国美术 主要流派的艺术⻛格、审美特点和文化特征,理解世界美术文 化的多样性。

    6

    (4 ) 掌 握 美 术 鉴 赏 的 基 本 方 法 , 结 合 美 术 情 境 , 运 用 恰 当 的 美 术 语 言 对 美 术 作品、美术现象及美术活动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认识美术在社会、历 史、文化中的功能和价值,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5)结合鉴赏内容开展美术实践,认识美术与其他艺术、学科及所学专业的 关联,探索美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专业学习和生涯发展等领域中的广泛应

    用,激发创新意识,促进专业学习。 (6)参与美术实践和社团活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拓展美术学

    习的时空。 【教学提示】

    (1)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中 外经典美术名作,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各类优质美术资源,丰富教学

    内容与星现方式,增强视觉体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整体感受美术作品,发展 美术感知能力。

    (2 )指导学生结合美术情境,从创作目的、主题、形式、结构、媒介、方法、 思想与情感等⻆度开展美术鉴赏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开展美 术实践,合作探究、交流分 享美术审美经验,尊重并客观评价学生的美术⻅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 创 设 与 美 术 表 现 内 容 和 情 感 相 适 应 的 教 学 氛 围 , 引 导 学 生 对 美 术 作 品 、

    美术现象及美术活动进行深入探究,认识美术创意表达的方式,积累美术表现经 验,形成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表达能 力。

    (4)引导学生从多元文化的⻆度审视美术,理解世界美术文化的多样性。认 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传 承与弘扬中华⺠族的家国情怀与崇高的精神追求,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二)拓展模块

    1. 歌唱 歌唱是以人声为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通过演唱和

    赏析优秀声乐作品,学习歌唱方法,丰富歌唱经验,增强审美与情感体验,认识 声乐艺术在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7

    本模块教学由声乐相关理论知识及独唱、􏰀唱、合唱等组成。 【内容要求】

    了解声乐基础知识,掌握歌唱基本方法,感受不同形式声乐作品的⻛格特点, 理解作品艺术内涵与表现要求,认识声乐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结合个

    人兴趣特点和发展需要,参加歌唱实践活动,提高歌曲演唱水平。 【教学提示】

    (1)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 术价值的优秀声乐作品,结合社团活动开展歌唱实践,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激 发情感共鸣。

    (2)引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开展鉴赏活动,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化情 感体验,陶治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3 )遵循技艺习得规律,根据学生歌唱基础和声音特点,逐步提升学生的歌 唱 技 能 和 表 现 技 巧 , 为 学 生 今 后 的 音 乐 学 习和 工 作 发 展 奠 定 基 础 。

    (4 ) 鼓 励 学 生 开 拓 文 化 视 􏰁 , 积 极 探 索 声 乐 艺 术 与 历 史 、 文 化 的 关 系 , 认 识 优秀声乐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2. 演奏 演奏是以乐器为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通过赏析和

    演奏优秀器乐作品,激发演奏兴趣,学习演奏方法,丰富演奏经验,增强审美与 情感体验,认识器乐艺术在社会与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本模块教学由器乐演奏相关知识及独奏、􏰀奏、合奏等组成。 【内容要求】

    了解器乐演奏基础知识,感受器乐作品 丰富的表现力。结合演奏实践,赏析 优秀器乐作品,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感,认识作品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理解作品 的艺术与人文内涵。根据个人爱好,选择 1~2 种乐器学习演奏,掌握其基本演 奏方法与技能。参加演奏实践活动,恰当表现作品情感。

    【教学提示】 (1)指导学生以听觉训练为先学习演奏,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

    规律的优秀器乐作品,感受器乐演奏技法及其表现力,激发学生演奏乐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结合作品创作情境开展鉴赏活动,分析作品的结构、⻛格、情

    8

    感、意境与演奏要求,发展审美能力。

    (3)遵循技艺习得规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逐步提高演奏技能和表现 技巧,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工作发展奠定基础。

    (4)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认识作品与文化及历史的关系,理解作 品 的 文化 内 涵 , 提 升 跨 文化 理 解 能 力。

    3 .舞蹈

    舞蹈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 主要艺术表现手段,通过创造可 被具体感知的舞蹈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是一种集空间性、时间性、 综合性为一体的动态造型艺术。学生通过赏析优秀舞蹈作品和参与舞蹈实践,学习 舞蹈知识,发展舞蹈技能,认识舞蹈的作用和功能,积累舞蹈经验,增强合作意识。

    本模块教学由舞蹈基础知识,中国古典舞、中外⺠族⺠间舞、现代舞、芭蕾 舞等组成。

    【内容要求】 了解舞蹈相关知识,感受不同舞种的表现形式和⻛格特点。赏析中外舞蹈的

    代表性作品,体验舞蹈魅力,感悟生命律动,认识世界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了解 中国舞蹈的审美特点和精神追求。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选择 一种舞蹈 开展学习,掌握其动律特点及动作组合。结合舞蹈社团或实践活动,运用舞蹈方 法和手段愉悦身心,表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提示】 (1)舞蹈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引导学生形成

    多看、多想、多练的舞蹈学习习惯,科学、安全地开展舞蹈练习与表演。

    (2 )指导学生结合舞蹈实践开展鉴赏活动,通过分析、判断、联想与想象,

    体验舞蹈的动态美感,感悟生命动感意象,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审美 能力。

    (3)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和能力,拓展舞蹈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 高舞蹈水平,培养优雅气质,为学生今后的舞蹈 学习和 工作发展建立牢固的基础。

    (4 )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中国舞蹈艺术特点,理解中国舞蹈艺术中蕴含的⺠ 族情感、伦理观念、⻛俗习惯、审美心理和精神韵味,积极参与舞蹈表演和传 承活动。

    9

    4 .设计 设计是在造物活动中,根据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要求进行创意性构想、计划的 艺术⻔类。学生通过了解相关设计信息,赏析优秀设计作品,认识设计的社会作

    用和文化功能。学习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专业学习,参与设计活动,培 养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本模块教学由设计基础,平面设计、网⻚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服装 设计等组成。

    【内容要求】 了解不同设计行业的概况和特点,认识设计师的⻆色和作用,掌握相关设计

    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评价有关设计作品,认识设计与社会生活、历史 文化、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的联系,理解设计作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

    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需要,选择 一个设计⻔类深入学习,运用掌握的知识和 技能,进行创新设计,展示交流。

    【教学提示】

    (1)组织学生参观不同设计企业,实地感受设计氛围,了解设计过程,加深 对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增强设计体验。

    (2 )精选优秀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从功能与审美⻆度开展作品赏析,分析作 品的形态结构,理解设计意图,体会设计精妙,领略创意之美。

    (3 ) 鼓 励 学 生 结 合 日 常 生 活 和 专 业 学 习 , 选 择 一 个 主 题 或 一 项 任 务 , 运 用 设 计知识和技能,开展设计活动,尝试解决生活、 学习中的问题,美化生活,促进

    专业学习。 (4)通过探究设计产品,引导学生认识设计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了解特定时

    空 下 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价 值 观 念 、技 术 生 产 状 况 等 ,理 解 设 计 的 文 化 和 象 征 意 义 。

    5. 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是书法(含篆刻)艺术、中国画的统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赏析中国书画,认识中国书画追求神韵、讲究意境的 主要特征,参与创 作实践活动,掌握一项书画技能,体验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

    本模块教学由书法 (含篆刻)基础知识与技法、中国书画基础知识与技法等 组成。

    10

    【内容要求】 了解中国书画基础知识与技法,熟悉中国书画的大致分类。赏析中国书画经

    典作品,认识中国书画艺术⻛格,感悟中国书画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趣和

    ⺠族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一项书画形式开 展研习,深化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 自信,增强为中华⺠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从临摹练习入手,感知和学习中国书画的章法、笔法、墨法、 布局等,增强感受体验,掌握基本技法。

    (2 )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书画家的生平等,描述、分析和评判其代表作 品,提升艺术品位,提高审美能力。

    (3 )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一项书画形式深入研习,并运用其技 能技法进行创作实践,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4)通过了解中国书画的历史发展,理解中国书画是中华⺠族独有的艺术形 式和精神载体,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6. 中国传统工艺

    中国传统 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 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学生通过赏析中国传统工艺,参与

    制作实践活动,激发探索热情,积累制作经验,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 本模块教学由中国传统工艺基础知识、制作工艺等组成。

    【内容要求】

    了解中国传统 工艺品的材质、造型、色彩和制作方法,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认知。识别和鉴赏具有我国鲜明⺠族⻛格、地方特点、艺术特色的中国传统 工 艺,认识其蕴含的中华⺠族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结合兴趣、爱 好或所学专业,选择一种传统 工艺开展实践,运用其基本造型规律和制作技艺,

    制作工艺产品,传承技术技艺,培育工匠精神。 【教学提示】

    (1)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工艺的表现 11

    形式和⻛格特征,感受工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 ) 组 织 学 生 搜 集 、 整 理 中 国 传 统 工 艺 的 相 关 资 料 , 通 过 分 析 材 质 、 造 型 、

    色彩和制作 工艺等,评价其独特功能和审美价值。

    (3 ) 邀 请 当 地 传 统 工 艺 优 秀 传 承 人 、 工 艺 师 , 指 导 学 生 研 习 一 种 传 统 工 艺 ,

    开展制作活动,将创意转化力具体成果。

    (4)通过参观考察、专题研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优秀传统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 的人文精神。

    7. 戏剧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形式,是以表

    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表演、音乐、美术与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分为话剧、戏曲、 歌剧、舞剧等。学生通过观赏、体验、理解、比较、实践等途径,了解戏剧艺术 的基本要素和一般规律,认识不同戏剧种类的 主要特点,理解社会、历史和文化

    背景与戏剧作品的关系,积累表演经验。 本模块教学由戏剧基础知识、戏剧基本技能、表演等组成。

    【内容要求】 欣赏中外优秀经典戏剧片段,了解戏剧的起源和发展等相关知识,感受和分

    析不同戏剧种类的表现形式和⻛格特点,理解戏剧的审美追求,认识世界戏剧文

    化的多样性。学习和运用戏剧手段开展简单编创,参与戏剧排练和演出活动,评 判戏剧表演。

    【教学提示】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呈现优秀经典剧目,增强戏剧教学

    的直观性,激发 学生 学习和参与戏剧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2 )指导学生结合戏剧创作背景,开展优秀经典剧目赏析,鼓励学生合作探

    究、分享交流感受与体会,丰富戏剧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3)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引导学生围绕赏析内容开展实践探索,尝试

    从学习与生活中提炼戏剧素材,进行戏剧编创及排练,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提 高表演水平。

    (4)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度认识戏剧所表现的特定时空下 12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追求等,深刻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戏剧艺术蕴 含的道德理念、价值规范和审美意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 影视 影视包括电影和电视,是采用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要素,以影视技术

    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通过银幕、荧屏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形象地

    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的一种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学生通过赏析优秀影 视作品和参与影视实践,学习影视相关基础知识与技法,探索影视语言和技巧

    的应用,认识影视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本模块教学由影视基础知识与技法、影视评论、影视短片制作等组成。 【内容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道影视制作和评论的基本方法。正 确审视影视文化现象,认识影视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健康的 审美价值取向。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一个领域深入学习,运用影视语言和 技巧,结合校园生活与专业学 习,与同学一起合作开展影视制作实践活动,传播

    正能量。 【教学提示】

    (1)影视教学应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引导学生观摩优秀经典影视作品, 增强影视艺术感受体验,了解相关基本理论和概念。

    (2)鼓励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开展影评活动,了解作品表现内容,分析作品视 听语言,评价作品的时代影响,提高影视评论能力。

    (3)指导学生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原则选择拍摄主题或⻆ 度,通过创意构思、交流探讨、确定方案、分工合作,整合知识和技能,完成影 视制作。

    (4)引导学生关注影视文化,正确判断作品反映的价值观念和人文内涵,抵 制低俗、庸俗、媚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 .其他 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丰富的拓展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如与音乐、美术相关的其他⻔类艺术课程“摄影” “雕塑”等。

    13

    如与专业学习、数字技术相关的艺术课程“园林建筑” “动漫艺术” “新媒 体艺术” 等。

    如具有⺠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剪纸” “蜡染” “皮影” “刺 绣” 等。

    五、学业质􏰂

    (一)学业质􏰂内涵

    学业质􏰂是学生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标准是以 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 的总体描述。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标准明确将学业 质􏰂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 ) 学 业 质 􏰂 水 平 艺术课程学业质􏰂的两个水平描述如下:

    水平等级 质􏰂描述

    1. 能知道不同艺术⻔类的主要表现方式和特点,整体感受艺术要素和艺术 表现基本特征。

    2. 能学习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方法,认识艺术作品和现实中美的独特 水平一 性和多样性,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3. 能独立或合作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根据特定的主题、任务或情境,对艺 术作品进行有变化的模仿或创新。

    4. 能 了解中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艺术的文化功能与价值,拓展文 化视􏰁。能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视中国优 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

    水平等级

    水平二 情趣。

    3. 能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结合专业进行创意表达,运用艺术形式和方

    法,美化生活和环境,抒发思想情感,讴歌美好生活。

    4. 能比较、分析中外经典艺术作品,认识不同艺术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借鉴世界多样艺术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能正确审视艺术作品中涉

    及的文化现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说明:

    水平 一是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 二是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各类升学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各类 升学考试的命题依据。

    六、课程实施

    (一 )教 学 要 求

    艺术课程教学是落实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应加强课程研究,按照本课程标准,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 定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育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学业

    目标。

    1. 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认真研读本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艺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准确理解艺

    术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内涵。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 四个艺术 学科核心素养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融通,是 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 系的有机整体,是学生通过艺术课程 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

    质量描述

    1. 能根据艺术表现形式、特点和艺术原理,识别、比较不同艺术⻔类及艺 术表现⻛格特征。

    2. 能结合艺术情境,运用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方法,探究作品的创作 意图和艺术性表达,理解作品传递的信息和思想情感内涵,具有健康的审美

    15

    续表

    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艺术课程育人功能和价值的具体体现。

    教师应从培养和发展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度出发,结合学情分析,科 学制定教学目标,将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注

    􏰀艺术学科单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注􏰀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育。教学目 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能够有效达成和检测学习成果。

    2. 深入分析艺术课程结构内容,加强课程衔接整合

    教师要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艺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业质􏰂要求。基础 模块课程应􏰀视知识积累,丰富审美体验,加深艺术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提高艺术鉴赏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拓展模块课程应满足学 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提

    升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师既要注􏰀加强艺术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相关课程的衔接,又要注􏰀

    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之间的衔接;既要注􏰀加强课内整合,也要注􏰀艺术课程之 间、艺术课程与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学习,服务专业发展,为

    学生拓展学习视􏰁,锻炼创新思维,实现升学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3. 遵循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教师要掌握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根

    据教学目标,创设与学生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合理运用多样

    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情境模拟、专题研习、 艺术实践和展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增

    强艺术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 教师要结合艺术课程的特点,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

    源,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艺术的感染力,适应学 生 个性 化 学习需求,提升教 学成 效。

    4. 积极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教师要根据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

    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拓展模块内容开展研习,发展艺术特⻓, 提高艺术应用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16

    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应用性,

    注重选择与社会生活或职业领域相关的艺术主题,营造与行业企业相关联的教学 情境,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运用艺术知识、技能开展

    创作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职业生涯发展。 (二)学业水平评价

    1. 学业评价 (1)评价目的

    艺术课程学业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 有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艺术课程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调

    整、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2 )评价原则

    导向性原则。评价应基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整体性原则。评价须着眼学生学习的整体,涵盖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 全面准确地判断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 习过程和成⻓表现,注重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 评 价 主 体 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

    ⻓评价、社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业成就。 (4 ) 评 价 方 式

    应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根据不同的评价 目的和评价对象,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要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 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灵活、合理地选择观察、询问、作业、学习档案袋、创

    作、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评价,既关注量化评价的客观结果,也关注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判断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5 ) 评 价 结 果

    对 学 生 学 业 评 价 结 果 的 衡 量 , 应 依 据 艺 术 课程 学 业 质 量 的 两 个水 平 进 行 认

    17

    定。这是学校评定学生学业水平的基本依据,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各类升学考 试招生的主要命题依据。

    2. 考试命题 (1)考试目的

    艺术课程学业考试是衡量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实施 学业考试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师科学分析和改进

    教学,对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 (2)考试命题原则

    考试命题要以学业质量为依据,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命题要注 重创设各类情境,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反映出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 (3 ) 考 试 命 题 形 式 和 题 型

    学业水平考试形式、题型应突出艺术课程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一 般 可 分 为 笔 试 、面 试 和 学 习 档 案 袋 等 。笔 试 主要 用 于有 关艺 术 理 论 知 识 类 的 考

    试,试题设置客观题型与主观题型,客观题型 一般不超过试卷总分的50%;面试 主要用 于演唱、演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等;学习档案袋 主要用 于实践性内容

    的考试,教师要求学生提交艺术作品时还应提交创作过程的文档,包括画稿、草 图和照片,以及创作中的调查、探索、反思的书面材料等。

    (三 ) 教 材 编 写 要 求

    艺术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应落实课程改革要 求,体现艺术课程的美育功能。教材的编写要以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艺术学科核心 素养、课程日标及课程内容为依据。

    1. 体现国家意志,坚持立德树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贯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8

    2. 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国际视􏰁 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借鉴和吸 收各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拓宽学生文化视􏰁,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3. 遵循学习规律,注􏰀学生发展 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结合中等

    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或情境中 提升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4. 依据课程标准,精选学习内容 应坚持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原则,精选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

    价 值 的 优 秀 作 品 , 加 大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革 命 文 化 和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艺 术 的 比􏰀,兼顾传统与当代、经典与通俗、国内与国外,确保内容科学、准确,注意 保护知识产权。

    5. 加强系统设计,有效助教助学 要􏰀视学习情境、活动的设计,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创

    造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要精心设计助读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的支撑与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成果的巩固与迁移。

    6. 创新呈现方式,丰富配套资源 要精心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艺术课程的审美特点,做到美观大方、

    新颖独特、富有创意。要配备实用性、指导性强的教辅材料,开发和利用优质数 字化教学资源,搭建信息资源学习平台,为课程教学提供支持。

    (四 )课 程 资 源 开发 与利 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的􏰀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有效支撑和必要补充, 对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起着􏰀要作用。应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开发配套的课程 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特色资源以及设施设备资源等。

    19

    1. 文本资源 文本资源是指教学辅助材料等。学校在教育行政部⻔指导下,依据本地区和 学校的特点,结合日常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文本资源。

    2. 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

    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心选择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3. 特色资源

    特色资源是指具有行业、专业和艺术人文特色的资源,如地方文化遗产、人 文景观、白然景观 、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场馆、创意园区、艺术团体 等资源。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整合、开发和利用特色资源,指导学生通过参 观、访问、调查、观摩、检索等多种形式,拓展艺术学习视􏰁。

    4. 设施设备资源 设施设备资源包括艺术教学专用教室、艺术活动场地,以及适应现代信息化

    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软件、互联网等资源。学校要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必要的软硬 件支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满足学生艺术学习和实践的需要。

    (五)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地方教育行政部⻔要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本地区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按

    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学检查,实行质􏰂监控,要将艺术课程开设情况作 为考核学校工作的􏰀要内容。要加强师德师⻛建设,根据艺术课程实施的需要提

    升教师素质。要做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 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艺术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

    究,开展教师培训,围绕艺术课程标准实施,强化教学服务与指导。坚持问题导 向 ,帮 助 教 师 深 入 理 解 以 培 育 和 发 展 学 生 艺 术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为 中 心 的 课 程 改 革 新 要求,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艺术课程教

    学实施能力,推动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要按规定配备艺术课程师资,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

    20

    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能力。要加强教学管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面向所 有学生开⻬、开足、开好艺术课程。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规范使用经 困 家审定的艺术课程教材。要积极探索开设满足学生升学与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体 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以及具有本地域、本⺠族文化特色的拓展模块课程,丰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职课程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ny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