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题目:塞北江南
二、背景简介
1.教材背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塞北江南》单元整合教学
2.问题提出的背景:根据单元主题提问后,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再针对文章的中心句质疑。
3.教师引导语:
1.读了这个单元主题,你想知道什么?
2.针对这两句中心句,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三、学生提出的问题:
1.第一层问题:塞北在哪儿?江南在哪里?它们有什么不同?
2.第二层问题: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里?
(2)小镇的早晨具体美在哪里?
(3)课文里说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后面有说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简要说明:
执教《塞北江南》课例,是2014年全国第六届因特尔“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年会现场的观摩课。
学生第一层问题中的前两个自己很快就可以解决,第三个问题却是总览整个单元的大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第二层问题是单元初读结束时,衔接第二课时的问题。学生的提问很有深度,已经学会聚焦课文中心句和关键词提问。后面单元学习就整合到葡萄沟的“好”和小镇的“美”两个大问题,品味词句,感知塞北与江南的独具特色,领略祖国的辽阔与风景的独特。
真问题,有主次之分,亦有思维层级之分。
当年刚开始尝试单元整合,也刚开始尝试一对一教学,新上加新,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第一课时呈现出问题的层级性。两个课时上完后,回头看第一层问题“塞北在哪儿?江南在哪里?”两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几乎可以界定为学生们的假问题,但是在比较异同的时候,却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生长。而这种生长必需先弄清楚简单问题,再逐级递增。可见,只要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都是有参考价值的,老师不要急于下评判否定学生,而是带着学生给问题分分类,逐步引导学生聚焦主问题进行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