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3732/882672a002227e88.png)
读了鲁迅先生的《论毛笔之类》,忽然担心起笔来。
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在说因为保护国货,要不要抵制洋笔和洋墨水。而我却发现,每天习惯了必须写文章的我,家里竟然只有一支签字笔,而且,似乎,有点写不“现”,写出字来已经不大清晰了。不用笔的写作也叫“写作”,说起来一点也不别扭。
记得上小学时先是用铅笔。那时书包里有一个文具盒,盒子里除了铅笔,还有刨笔刀,橡皮擦,三角尺。后来,记不清几年级了,改用圆珠笔和钢笔,书包里增加了一瓶蓝墨水。用钢笔不象铅笔那般随意,稍不小心便会在作业本上留下墨团,有时还会把墨水弄一身一脸。再后来又增加了书法课,书包里添了毛笔和墨盘(砚)。印象中毛笔很难掌握,不是轻就是重,笔划轻则细,重则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鲁迅先生用毛笔自然不成问题,童子功么。鲁迅先生同时代及更早的古人更没有问题,因为那时候只有毛笔,钢笔对他们而言尚属高科技。19世纪初,美国人华特发明了钢笔,又过了一百年才传入中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洋笔墨却遭到了抵制。抵制者认为,中学生十分之九都是在用钢笔和墨水,这就是中国的笔墨没有出路。由此可见,“抵制”二字,由来已久。
鲁迅先生驳斥抵制者的依据是效率。用钢笔写字,写得多,写得快,而且没那么累,而且不需要“文房四宝”。先生还说,劝学生用毛笔者,不妨去劝坐汽车的人改坐骡车或大轿。先生给出的建议,是“拿来”,用外国的技术,造国产的钢笔。
造钢笔无疑比造芯片容易,我们小时使用的已经是国产钢笔。毛笔呢,似乎失去了广泛的使用价值,成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专用工具,跟“高雅”二字联系在一起。
钢笔之后是签字笔,签字笔之后是很少用笔,要么用手指头在手机上写,要么在键盘上敲,俗称码字。青少年们用笔写的字,越来越丑了,放到我们的学生时代,会被老师斥之为“鬼画桃符”。反观他们在键盘上的动作,却是十指翻飞,无比灵动。电脑和手机,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毛笔是当之无愧的国粹。毛笔产生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等等等无数的书法家。有时我甚至认为,凡是从前念私塾的学生,随便拎一个到现在都是书法家。然而,说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大师,恐怕也没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
我想,将来有没有可能,现代化的书写工具会彻底取代笔,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无论是圆珠笔还是签字笔。
人类会不会从此不用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