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简友广场散文
会不会从此不用笔||重读鲁迅(13)

会不会从此不用笔||重读鲁迅(13)

作者: 魏治祥 | 来源:发表于2023-12-24 07:34 被阅读0次
图:网络

读了鲁迅先生的《论毛笔之类》,忽然担心起笔来。

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在说因为保护国货,要不要抵制洋笔和洋墨水。而我却发现,每天习惯了必须写文章的我,家里竟然只有一支签字笔,而且,似乎,有点写不“现”,写出字来已经不大清晰了。不用笔的写作也叫“写作”,说起来一点也不别扭。

记得上小学时先是用铅笔。那时书包里有一个文具盒,盒子里除了铅笔,还有刨笔刀,橡皮擦,三角尺。后来,记不清几年级了,改用圆珠笔和钢笔,书包里增加了一瓶蓝墨水。用钢笔不象铅笔那般随意,稍不小心便会在作业本上留下墨团,有时还会把墨水弄一身一脸。再后来又增加了书法课,书包里添了毛笔和墨盘(砚)。印象中毛笔很难掌握,不是轻就是重,笔划轻则细,重则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鲁迅先生用毛笔自然不成问题,童子功么。鲁迅先生同时代及更早的古人更没有问题,因为那时候只有毛笔,钢笔对他们而言尚属高科技。19世纪初,美国人华特发明了钢笔,又过了一百年才传入中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洋笔墨却遭到了抵制。抵制者认为,中学生十分之九都是在用钢笔和墨水,这就是中国的笔墨没有出路。由此可见,“抵制”二字,由来已久。

鲁迅先生驳斥抵制者的依据是效率。用钢笔写字,写得多,写得快,而且没那么累,而且不需要“文房四宝”。先生还说,劝学生用毛笔者,不妨去劝坐汽车的人改坐骡车或大轿。先生给出的建议,是“拿来”,用外国的技术,造国产的钢笔。

造钢笔无疑比造芯片容易,我们小时使用的已经是国产钢笔。毛笔呢,似乎失去了广泛的使用价值,成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专用工具,跟“高雅”二字联系在一起。

钢笔之后是签字笔,签字笔之后是很少用笔,要么用手指头在手机上写,要么在键盘上敲,俗称码字。青少年们用笔写的字,越来越丑了,放到我们的学生时代,会被老师斥之为“鬼画桃符”。反观他们在键盘上的动作,却是十指翻飞,无比灵动。电脑和手机,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毛笔是当之无愧的国粹。毛笔产生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等等等无数的书法家。有时我甚至认为,凡是从前念私塾的学生,随便拎一个到现在都是书法家。然而,说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大师,恐怕也没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

我想,将来有没有可能,现代化的书写工具会彻底取代笔,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无论是圆珠笔还是签字笔。

人类会不会从此不用笔。

相关文章

  • 《许子东重读鲁迅》听后感

    《许子东重读鲁迅》听后感 感谢分享和推荐,让我有机会听到《许子东重读鲁迅》,谢谢你和你们。 《许子东重读鲁迅》包括...

  • 重读鲁迅

    早年购买了一部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经典大全集》。初读时囫囵吞枣,并不能理解其中深意。记忆中尚且保留着几...

  • 重读鲁迅

    还记得初读鲁迅时,自己宛如置身于冷水之中,周围的水是那么熟悉,而那寒度却让人窒息,仿佛一下子就窥破人性的险恶,一切...

  • 重读鲁迅

    鲁迅从来没错,人性从未改变,市场经济也许真的不适合中国。

  • 重读鲁迅

    回家的公交上,百无聊赖,手机下载鲁迅的杂文,重读鲁迅,跟上学时候的感受截然不同。上学时感觉真的有些茫然,不知...

  • 重读鲁迅

    重新捧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先是《呐喊》,然后是《彷徨》,每一篇都是把这个“死人”的世界展开在我面前,冷、阴冷,间或...

  • 重读鲁迅

    都说鲁迅下了教本,但我要重读鲁迅,不带任何政治标签色彩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风格迥异,各领风骚。 但看中国近现...

  • 重读鲁迅

    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不爱自己是不太可能爱他人的,不爱己的做不了父亲。“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坟,...

  • 重读鲁迅

    记不清有多长时间不曾读书了,更别说是有点晦涩难懂的鲁迅的文章了。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鲁迅的文章犹如一把匕首刺进...

  • 重读鲁迅

    (新韵) 盛世清平鼓乐吹,谁堪冷眼对横眉。 形销闰土生无望,病愈狂人待两闱。 蝼蚁迷失无物阵,文豪困坐铁屋堆。 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会不会从此不用笔||重读鲁迅(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th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