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发朋友圈,和以往不同的是,我认为这个朋友圈发的有点年代感。那是一个玻璃商务杯泡着枸杞的照片,盖子并没有拧住。枸杞大概泡了有一会儿了吧。有几粒枸杞已经喝饱水沉了下去,茶水泛出微微的黄色。整个茶杯好像是摆拍过的,整个茶杯被放在一个黄釉的木桌上,背景被虚化,简单的只剩下一张木桌,一个茶杯。朋友在旁边配上了一句很伤感的话,“只剩下保温杯和枸杞。”其实,已经不是头一次碰见这样的事情,前些日子,耳朵里还一直回响着那句“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当时,只是觉得这句话很戏谑,但现在的我竟然有些沉默。毕竟,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为什么要这么自视中年人呢?
从来没有想过写过家人的事情,因为我觉得这是很隐私的事情。前两天视频的时候,家人还催着我谈对象。“我并不着急啊,你们也别着急。”之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大概,现在的我在家人眼里也到了开始谈恋爱的年纪了吧。恋爱啊、婚姻啊、工作啊,似乎已经成了干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专属话题,但是,从中反映出来的现状又是什么呢?
记得以前常听父母说,“一个人在外边,得什么也不要得病。”这句话没有什么修饰,也没有什么技巧。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直到不久前,心里还在想,“不就是得个病么?又不是好不了。”话虽这样说,大一,大二那会儿冬天的咳嗽确确实实让我好难受。前几天和家里打电话,才知道原来那天母上大人在家里休息了一天,因为太累的缘故。可能在旁人眼里看来,怎么着母上大人也算一个老板。可是,当听见电话那边传来的声音时,才发觉,母上大人也老了。第二天,照例往家里打了个电话,听起来好了许多。我们的对话很简单,直接。母上大人说“好多了。”我也说“我这边挺好,没什么事情,刚开始,慢慢来吧。”挂断电话之后,也不能不使我不想,是什么在支撑着母上呢?
我是从小在姥爷家里长大的孩子,所以从小就喜欢往姥爷家里跑。这几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的发现,姥爷耳朵不大灵便了。有时候,我和表哥说,“现在和姥爷都不大敢说话了,因为有时候需要把声音提八度,但是又不忍心那么做。”可以想一下,当把声音提八度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不过,所幸的是,姥爷和姥娘身子还不错。这应该就是我们小辈最开心的事情了。面对老人,最担心的便是身体问题啊。
在一个多月前拜读毕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码》,看完之后,感觉顿时身心轻松了不少,所以我一点儿都不怀疑我没有一点儿的焦虑。也一点都不否认,我在焦虑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转念想去,这个保温杯泡枸杞是不是也代表着大部分中年人的焦虑呢?我想,中年人承受着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还没有好好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竟添了几丝银发。孩子还没有结婚,还没有房子,还没有高薪工作啊。好担心老辈健康出现问题啊。所以说,社会现在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有些公司职员被批评,但是还是老老实实的待在那儿,哪怕是需要陪笑脸,从中大多数看到的是中年人。我想因为他们得靠自己撑起自己的家庭吧。
那么,我在想,有没有方法虽然不能减少压力,却能减少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焦虑呢?根据《破解幸福密码》这本书,我想有这么几点建议。
首先,坚持体育锻炼,体力的付出,出一身汗,而流汗是非常好的排泄方式。研究表明,锻炼有利于消耗令人紧张的荷尔蒙,并能让温和而能颐养天年的内啡肽分泌出来来改善心脏和肺的健康状况。但是,千万不要走极端。其次,放慢生活节奏,学会等待,不然的话,频繁出现的不耐烦会让身体变成一个高压锅,使血压升高,如同刀子割肉。再次就是有效的利用社交网络,人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必然会害怕孤独,在焦虑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寻求信任并且关系密切的人的支持。但是,倘若即时没有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办?那就只能是学会从孤独中感受生命,获取向隅独乐的功力。比如说,调整呼吸,先深深呼出一口气再深深的、缓缓地吸进一口气。屏住呼吸,慢慢数到三,再呼出去,反复坚持五分钟,每天三个来回。如果发现自己紧张了,就用这个方法。当然,还是建议多交朋友,倾吐心境,该发火时痛痛快快发一次火,感受一次酣畅淋漓。试着去构建自己的幸福体系,建立自己的目标,感受自己的幸福,也分享自己的幸福。祝你们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