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乱可平,心乱不可平。”

唐朝会昌年间,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加之道士赵归真的鼓动,遂开始毁佛。大量寺庙被拆毁,僧尼被强迫还俗。史称“会昌法难”,直至唐宣宗继位后方止。
世人贪,嗔,痴,慢,疑皆由心灵迷惑所致。愿以我之度化,助众生脱离愚痴与苦海,终达无妄无我之境界。
一
长安城南有一山,山中林木清幽。林中掩映一古刹,门口高悬“南山寺”。
寺中清静深幽,雅宜清致。
主殿并列安置三尊佛像,一白衣僧人跪于佛前,双目微闭,手中的黑色念珠转动着,好似人世的因果轮回,一白须白眉的老者立于殿侧。
远处几只燕子飞来,掠过庭中的一池莲花。
“道空,你可下山去了。”老者顿了顿,又说道,“世人如若无缘,无信,无愿,你便不可强求,世事早有定数,你去吧。”
白衣僧人睁开双眼,目光宁静而慈悲,仿佛悲悯着世间众生。
二
会昌三年,叛军起兵割据京师之东重镇昭仪,王师欲起兵平叛,故加征百姓赋税以做军资,适逢旱灾,一时之间人多流亡,因饥成疫。
道空下山后见此惨景,心生怜悯之意。便邀同此地佛教信徒一起施粥布药,救助苍生。难民之中有一患奇病之人,道空为求治愈,阅尽医书药典,亲自上山寻药,病人方得痊愈。
九月初,天降大雨,灾情方得以缓解,百姓跪谢我佛护佑。翌年初,叛乱平定。道空和尚便游走于四方,宣扬佛法,普度众生。
会昌四年,四月初八,道空于长安城中设立道场讲解佛经,各地百姓纷纷至此聆听。
那夜,他梦见了佛祖。
佛祖说,这是罪过,你可知罪。
道空问,何为罪过。
佛祖说,杀戮,贪欲,愚昧皆为罪过。佛度有缘之人。你若强求,便是违于圣谛,叛于我佛。
道空问,那世人又当如何?
佛祖说,自有定数。
道空愣了愣说道,真是不公平。
窗外月色冷峻如霜。
桌上烛灯下的经卷摊放着,道空举头看了看天上的皎月,烛火被一阵微风吹得摇曳起来,映出斑驳的人影。
道空恍然间想起师父曾说过:“空为道,道为空,不过一场虚幻罢了。”
“真是让人迷惑。”道空摇了摇头说。
三
长安百姓受道空感化,欲集资修建一尊三面巨佛于长安城外,以示虔诚。
道空让众人采南山之石,运往城中雕琢,自己更是日日跟随,亲力亲为。
那日,道空便索性回了趟南山寺。
寺中幽静,池中莲花清香四溢。
白须老者双手合十,盘坐于殿中蒲团之上。
道空说道,师父,弟子传扬佛法,感化众人,百姓欲立佛像,尽众生虔诚之意。
老者起身,叹了叹气说道,“为师知道,但你需谨记,佛不度众生,众生自度。众生是名,佛法是要,是否有缘,要看其自身,你强求不来,也强求不了。否则就是罪过,会招来祸灾的。”
道空离开时,回头看了看。忽然记起自己四岁时初进寺时的场景。
那是个乱世。“心乱,则世道乱。”师父手中抱着被遗弃于雪中冻的奄奄一息的孩子,摇了摇头喃喃的说道。“世道乱可平,心乱不可平。又能怎样呢?”
四
道空跟随众人一起劳作,开山运石,雕琢掌案,昼夜不息。操劳过度,以至日后夜夜咳血。
夜深时,道空会在心里想,我定要违了这定数,将世上众人皆引度至我佛门之中,脱离尘世苦海。
会昌五年初,佛像塑成。高十丈,三首三面,见昔日,守著今,望向来。佛首面相严肃,仿佛看遍人世沉浮,不喜不悲。肃穆庄严,引得四地香客前来参拜,整日络绎不绝。
道空和尚施粥布药,集资筑像之事,深得百姓称赞,后世千百年间,每每被人谈起,都不免感叹其慈悲虔诚。
盛世,佛法传扬广阔,一时之间中原礼佛之风盛行。
道空想起师父说过,“冥冥之中,皆有定数。”笑了笑,顺手合上手中的经卷。
五
会昌五年四月,武宗下敕灭佛,规定长安只留寺庙四所,留僧十人,其他寺庙全部摧毁,僧尼皆令还俗,摧毁国中一切佛像。
“这是早已命定的。”看着倒下的巨佛残骸,道空喃喃的说到。
明德门前高挂着一张巨大的榜文。
“帝诏曰,佛法惑众,胁我朝之治,蠹国病民,今令天下之僧还俗,若不从,斩以徇。”
榜文旁高挂着一颗颗反抗者的头颅,一滴滴鲜血滴落,混入黝黑的土中。
“我念你往日慈悲,姑不愿为难于你,你即日便还俗归家,方可保你性命。”前来敕传令的符节官看了看端坐于残像前的道空说到。
道空闭着双目,手握念珠,“信乃我命,如今信已死,又谈什么保全性命。”
“天下佛像寺院皆毁,你早已无佛可拜,还是走吧。”
道空摇了摇头,“佛在我心而不在庙宇,世间无佛,我心有佛。”
符节官摇了摇头走了。
道空忽然记起那夜梦中佛祖曾说过,“这是罪过。”
南山寺一片断壁残垣的景象,唯独池中的莲花开的鲜艳。
老者静静的等待着兵吏们将一切摧毁。他双目紧闭,不喜不悲。片刻后,那群愤怒人将一把冰冷的刀刺入他胸膛,殷红的血喷薄而出。
远山起了一层薄薄的雾。庭中的莲池边,飞来几只燕子在此停留歇脚。
那是场空前绝后的浩劫,是早已注定的因果。
六
世人生来凡身,终难逃苦海之虚妄。
道空孑孓一人站于监牢的高窗旁,四月初八,又是佛诞之日。
“失了本性,确是罪过。”
那夜的梦中,佛祖问到,“尘世迷眼,你终究还是逆了你的本心。”
道空合十双手,说到,“弟子恰恰是顺了自己的本心。”
佛祖问到:“如今你可知罪?”
道空笑了笑,说到,“弟子知罪。”
佛祖点了点头,“肉体秽浊,终会湮灭。你既已知罪,就去吧。”
道空醒来时,眼角有一滴泪滑落。
那日的残阳似血,映照在道空血迹斑斑的僧衣上。道旁的刀斧手林立,中间一位白衣僧人大步从容的从中迈过。他眼角带笑,仿佛在笑这尘世,笑这天地。
大刀落下,一片赤血染红了苍穹,几只大雁从远方飞过。
本来无生死,何以求死生?
那日,南山的林中多生出了几朵荼靡。
七
佛说,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会昌六年,武宗病逝于长安。民间流传武宗因灭佛之事,触怒天地,故被降罪,死于非命。
五月,宣宗继位,改元大中。同年下诏,停止灭佛。
翌年,又下诏“佛法慈悲,皆宜多学佛法。先帝时,受奸人蛊惑,使佛得颠危。如今朕欲弘扬佛法,盼众多行善事,尽无量之功德”。
一时之间,佛教恢复昔日之繁荣。香火鼎盛,参拜信仰之人众多。好似旧日佛法盛行之时。
重建的三面巨佛屹立于天地之间,看尽人间世事,终成过往云烟,只是这世间再无道空。
空为道,空空道,空空空,其道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