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一个残疾人,他的右胳膊少了半截,大家私下里都叫他“缺胳膊”。
论辈分,父亲见了他都是喊大叔,如果我也在场,父亲必定会让我喊他大爷爷。虽然不知道已经隔了多少代,但是我跟他也算是本家。
应该是因为身体残疾的缘故,他一生未娶,后来在养老院去世了。当然这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儿了,如果他还活着,现在已经过了一百岁。
他的右胳膊,并不是天生残疾,在他十八岁之前,一直都是一个完全健壮的人,之所以后来少了半截胳膊,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想法并且进行了实践。
时间回到八十多年前,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村子外面打了起来,据说是八路军与“活浑儿”们在打仗。“活浑儿”,是老家的方言,也就是汉奸、伪军的意思。
那时老百姓的日子本来过得就艰苦,一遇到打仗更是担惊受怕,甚至心惊胆颤,谁知道哪颗子弹不长眼,就会送了性命。
然而那个大爷爷颇有些不一样,他很好奇打仗是个什么样子。也是,从他小时候就不断地听说哪里哪里在打仗,可是从来也没见过具体是怎么打的,这对于一个有着严重好奇心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那天村子外面打起来了,那个大爷爷想,终于有了亲眼观摩打仗的机会,这可是距离最近的一次,也是最有可能解答他心中疑惑的机会,于是,他做了一个极其出乎常人意料的决定:走出家门,去战场上参观。当然,以他没上过学的经历,他不会想出来参观这样的字眼,他想去看看,看个新鲜。
按照老辈子人的说法,这就是命。他产生了去参观打仗的想法,并且真的就付诸了实践,真的从家里走了出来,向着枪声激烈的方向走去。
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藏在炕沿下面,提心吊胆的盼望着枪声赶紧停下来,虽然同样不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可是都听说过打仗会死人的,枪子儿不长眼,所以都按照“惜命”的本能,能把自己藏多严实就藏多严实——当然那个大爷爷除外。
他走了出去,向着枪声激烈的方向,一直走,然后在激烈的枪声中,突然身子一震,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醒来,枪声已经停了,他也已经又躺在了自家的炕上,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右胳膊少了一截。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胳膊,他一下子昏死了过去,后来不打仗了,八路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他,给他做了截肢手术,四处寻找他的家人打听到了这件事,把他接回了家里。
那个大爷爷的家境,在村里还算是不错的,解放后因为家里颇有些田产、财物,被定了中农的成分。如果他没有失去那截胳膊,他完全可以像一般人那样,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正常农民生活。然而就是因为他想去看看打仗是什么样子,改变了他的人生,并且是彻底的改变,曾经的正常生活,再也不可能回来。
近几年,我有许多次想到人生的偶然与必然。我不知道,如果那个大爷爷十八岁的那年,没有做出那个出去看看打仗的决定,是不是就一定能够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也许他能够,也许他不能够。我想,本质并不是那次出去看打仗,而是他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有了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必定会产生不同常人的行为方式,就算那次出去看打仗他能够安然无恙地回家,以后在别的事情上,恐怕也还会吃大亏。
忘了是哪个长辈说的了:他呀,算是捡了一条命。如果当时子弹打的正一点儿,他早就死了。经了那事儿,他后来老实多了,不再胡思乱想,不再做出格儿的事,虽然打了一辈子光棍,可也算是寿终正寝,不错了。
也许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