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跟提问之间的关系

认知跟提问之间的关系

作者: dingding_74be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3:11 被阅读0次

    下面从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明“认知跟提问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认知开始于提问,但不仅仅是提问”。

    “不动笔,不读书”按说读和写是两种状态:读是输入,写是输出,但你想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好的方式是动笔:

    初级的动笔是在书上划重点做批语;

    深度的动笔是写读书杂记,也就是书上的观点、见解和概念成了触发你思维的一种手段和契机,你这个时候读书就不仅仅是在存储,更多地是在提取了。

    书里的话引发的是你的认知生产过程,这种过程又不是完全撇开书本的,它跟这本书的问题相关——一本书除了负责将内容输入给你以外,其实也是在引发你进行认知的产出。

    吴老师反复强调“认知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和输出过程”,单纯的存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跟提取合一的存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存储。所以,我们最好的读书方式就是写书,即使不能写书,通过这种输入启动了你认知生产的生产线,输入也会更有效率。

    吴老师讲过,初级的信息和知识输入到人的头脑当中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被分类、被安排、被放置在某一个格子里,这是“吸纳式存储”;还有一种是被排除,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只能像流窜犯一样在你头脑当中存在,那它很快就会被驱逐或者自己消失。

    “不动笔,不读书”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认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以及输出在整个认知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的认知提升效果很低甚至没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开启认知的生产功能,只是寄希望于不断增加所谓的“存储”来提高自己认知的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一是输入和存储的效率极低;二是它不进入认知的生产机制——不被加工、分类的存储在很短时间内会迅速流逝,那些没有流逝的也会随着时间流逝,由于找不到位置和自己的抽屉最后失散了。

    我学习得到的很多课程感觉非常有用,订了一些课程也学习得很有感觉,但没有进行有效记录和连接。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头脑里的信息就像老师说的“和充满着无序的房间一样混乱”。

    现在我开始练习用“得到笔记”的标签功能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多角度标注,写体会的时候根据内容查找相关标签进行连接,这样才是真正的收获。才是认知方法。

    打标签的过程就是将材料归位的过程。人的大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一旦开始都是在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你在工作和劳动是改变对象或者对对象进行加工;第二件事情,在改变你自己。

    俗话说“人磨墨,墨磨人”,就是你在磨墨的时候,墨也在反过来磨你:

    你对事物进行分类表面上是在完成一个任务,好像是一件不得不做的工作,其实你这样做的过程是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建立一个个的框架和格子的过程;你完成的外在任务越多,自身改变也越多,这就是“反向驯化”,通过标注、整理、写体会等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作业,在做的过程中雕刻自己的心智,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认知方法。

       总结下自己订阅得到是从2016年樊登阅读开始的累计学习1000多天,累计学习1000多小时,仔细回味了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认知,增加了谈资。其中最大的能力提升就是演讲能力,我订阅了演讲所有的专题课,并按照方法训练,得到的提升,听了吴老师的课,这再一次让我重新认识了写作就是把自己输入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的重要性,所以终身学习就是要终生输出,我一定要将写作进行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跟提问之间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yy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