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因人而异。我将告诉你时间会在谁身上缓缓流过,会在谁的身上一路小跑,会在谁的身边奔腾驰骋,又会在谁的身上站立停留。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01 什么是时间观?
时间,既是一个物理概念、历史概念、哲学概念,更是一个心理概念。人的心理时间虽受到其他时间概念的影响,但却是“主观的经验”,受到个体情绪状态、时间观以及生活节奏的制约。
相比于物理时间的均匀性和方向性,心理时间具有“相对性”和“可逆性”的特点。你有时会觉得度日如年,有时又觉得稍纵即逝,你既可以感知当下,也可回忆过去,还可以想象未来。
心理学家津巴多博士以及其团队经过三十多年对心理时间进行研究,提出了时间观理论,认为个人对时间的认识决定了其看待事物和生活的角度,也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与生命体验。心理学家津巴多博士细化六种时间观,两种关于过去、两种关于当下、两种关于未来,这六种时间观分别为:
那么,具体每种时间观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如何找到最优化的时间观呢?
02 两种看待过去的角度
那些不能记住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乔治·亚利桑那
看待过去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会影响到当下的想法和行为:
“消极过去时间观”:想起过去发生的坏事,攻击性、少幸福感、更容易压抑、更少控制力、更容易撒謊、更不友好、更欠缺活力、更缺乏自尊等等。
“积极过去时间观”:想起过去发生的好事,会表現出更低的攻击性、更少的焦虑、更稳定的情绪、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更高的自尊等等。
对待过去的态度与心理和行为上的特征的关系
可能会有人说,每个人都想出生在快乐幸福的家庭、拥有圆满的童年和爱,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的确如此,每个人都会被过去的所影响,但是,并不能被过去所决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相信”过去发生了什么,比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更能影响他们当下的想法、感觉和行为。毕竟,人们的生活是基于个人化的记忆,更多的是基于他们认为真实的事情,而不是一份官方认证的客观历史记录。
尼采说“不能杀死我的东西只能让我变得更加强大”,那些经历过困境却用一种正面的态度看待它的人会变得更坚韧、更乐观。
津巴多提出,关于过去负面的记忆,我们有能力进行积极的重构与解释。换句话说,过去可以塑造现在的想法、感受和行动,与此同时,当下的想法、感受和行动反过来也可以重塑对于过去的回忆。津巴多博士给出了一份重构过去的清单。
在开始主动重构过去之前,完成“我曾经是谁”的测试。测试只有一个问题:即,我曾经是谁?但是这个问题需要被连续回答20次。列举出20项最重要的可以描述之前行事方式的答案。几周后需要重新回顾答案。
测试:“我曾经是谁”?
1. 我曾经是:
2. 我曾经是:
3. 我曾经是:
.....................
20. 我曾经是:
接下来,完成积极重构过去的清单。
列出三件生活中发生的重要的负面事件: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你从这三件事中,分别能得到什么证明的收获?
(例如:因为你曾经熬过了艰难的时期,你知道在未来如果再遇上困境你也能战胜它。)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这些收获在未来如何帮助你?
(例如:你也许学会了在未来中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形再出现,或者学会了当事情再发生时如何更有效地处理这问题。)
事件1:
事件2:
事件3:
完成“积极重构过去”清单后,每天列一张感恩清单,连续两周进行记录。连续完成两周的感恩清单后,再做一次“我曾经是谁”的测试。
在两张20题的答案上,如果答案体现了对待过去的积极态度,标“+”,如果态度是中性,标“0”,如果体现的是积极态度,标“-”。在每一次答案的计算中,用“+”出现的次数减去“-”出现的次数,统计出自己的变化。
我们的过去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改变也需要时间。所以,请给自己点时间,去重构关于过去的积极记忆。
当人们的目标和回忆相互连接时,过去和现在以及想象中的未来可以在不经意间进入人们的思绪,让当下染上它的色彩,推动人们做出行动:人们可以用过去来知道未来的目标和计划,帮助他们实现之前选定的目标。最终,人们的目标也能影响他们的提取、重构和解释记忆。
--瑞秋·卡尔尼奥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