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千年前的屈原投了汨罗江,而有了这年代悠长的吃食——粽子。端午的粽子流传至今,已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位因山河破碎而抑郁、悲愤,最终自寻短见的爱国诗人,它作为一种吃食,已经被善良朴实的炎黄子孙所传承和发展,现在已是口味儿各异,品种繁多。至此,我们不得不为睿智的华夏儿女感到自豪!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各种食材融为一体,才使得后人得以品尝这香甜可口,老少咸宜的美味!
来源于网络其实,现在吃粽子,并非只待端午,超市、街市小摊、便利店,也常摆着各式的粽子,随吃随有。或许是因为太方便了,有人却不吃,尤其是老人,只等着端午,等着品尝亲手包的粽子,享受包粽子的那种温馨和氛围。
在儿时的记忆里,端午时节,家乡极少有人包粽子,尽管村庄不远处就是一大片的苇塘。也许是因此,那时候对粽子还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但却十分向往——因为嘴馋。记忆中每当端午,家里要么煮点鸡蛋,要么买点切糕,但从没有包过粽子。难以控制体内馋虫的我曾充满期许的问父母亲,因何端午不包粽子,他们的回答简单凝练,至今记忆犹新:“没有这风俗”。以至于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粽子只是南方才有的特产,北方难得一见。后来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我才渐渐品尝到了粽子的美味。
来源于网络又是端午,大家坚守岗位远离家乡亲人,工作也很多,一是放松一下紧张情绪,二则满足一下味蕾,于是乎决定组织大家自己动手包粽子。今天很忙,但我们还是在单位大厨的指导下,见缝插针的尝试了一番。粽叶和糯米的清香,勾起了我的回忆……
应该是传统节日被列为法定假日后的第二年,端午当天我也正好当值,未能享受假期。还未下班,我的心已飞向了超市,我盘算着挑几个粽子,卖点鸡蛋,过一个“传统”和“风俗”兼容的端午!就在我思绪飞扬的时候,接到了同事的电话,话筒另一端先是玩笑,而后告诉我,寝室桌上放着他自家包的粽子。听到粽子,又是自家包的,并且是专门给我带来的,我有些意外,道谢挂断电话后,真有些迫不及待,想早些吃到那粽子!
下班回到单身宿舍,打开门,似乎是本能,眼睛直接朝桌上望去。果然,桌上有个白色半透明的塑料袋,袋内包裹着绿色苇叶的粽子依稀可辨。走到桌前,伸手打开袋子,取出还有些余热的粽子,解开紧扎的白绳儿,揭去层层粽叶,在乳白色棱角饱满的糯米团中嵌着几颗红枣。吃完第一个粽子,我拨通了同事的电话,除了再次致谢,就是毫不恭维的告诉他,这粽子的味道确实不错!
后来的几年里,彼此的工作岗位先后都有了变动,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许多,他家里的粽子我再也没有吃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