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教学心法之因时施教(樊迟三问仁)--论语365

孔子教学心法之因时施教(樊迟三问仁)--论语365

作者: 嘉笙论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21:20 被阅读0次

孔子做为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心法主要体现在针对性上。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识、性格、脾气,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

简单来说,可称之为: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今天讲讲孔子是怎样因时施教的。

孔子是非常讲究“时”这个概念的,一个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去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要选择正确的时间去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有个弟子叫樊迟,樊迟入孔门较晚,应该是孔子晚年所收的弟子。

樊迟年纪较小,人也比较愚迟,但是他很喜欢提问,《论语》中记载,樊迟曾三次向孔子问“仁”。

“仁”是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概念,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解释为:人际关系。类似今天说的情商。

樊迟为什么要问三次呢?难道孔子没有回答清楚吗?

樊迟是怎么问的?孔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樊迟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回答说要学会爱他人。

樊迟回去实践了一段时间,觉得爱他人很不容易,因为人性是爱自己。所以樊迟第二次问仁。 

樊迟问仁,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针对樊迟的实践结果,孔子回答,行仁的人,是先难后获的,先做难做的事,把个人放在后面。什么是难做的事呢?克服自私心为人服务最难,克服欲望最难,克服狂妄最难。只有先克服自己的私心,才能爱人。

樊迟回去实践了一段时间,心理能够克服自己的私心,也愿意去爱他人,但是还是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达到仁。于是,有了第三次问仁。

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这次孔子给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方法:独处时要恭敬有礼,做事时要谨慎专一,与人交往时要忠诚无欺。

所谓爱人,是方向上的;先难后获是态度上的;恭敬忠是行为上的。

所以,在孔子看来,学习首先是方向上的,然后是态度上的,最后才是行为上的。

有了爱人的胸怀,才有先难后获的态度,最后落实到具体的行为。

孔子的逻辑似乎与现代人不同,现代教育是直接教你怎么做,缺少升华,大家很少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所以现代教育盲目的多,学生缺少价值判断,可能是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缺少了情怀和态度的教育吧。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孔子教学心法之因时施教(樊迟三问仁)--论语365

    孔子做为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心法主要体现在针对性上。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识、性格、脾气,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

  • 爱人就相当于爱己

    1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仁的意思就是爱人啊!” 【仁德...

  • 教育,点燃生命之火

    教育,点燃生命之火 孔子因材施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如仞。” 仲弓问仁,...

  • 夷狄不欺

    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

  • 孔子“仁”学说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 在《论语》中,孔子与其弟子多次对于这一概念有所提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

  • 任者先难而后获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任矣。” (樊迟)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

  • 论语简读(六十八)

    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在家私处...

  • 1120/2022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时的...

  • 举直错诸枉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

  • 榜样的影响

    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 孔子说:“知人。” 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教学心法之因时施教(樊迟三问仁)--论语36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fl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