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70682/7cca0ce0618b8713.jpg)
千忠戮·惨睹【倾杯玉芙蓉】
——李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四大皆空相。
历尽了渺渺征途、漠漠平林、
垒垒高山、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
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
雄城壮,看江山无恙,
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背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70682/94855d050361d728.jpg)
《惨睹》为昆曲《千忠戮》中最有名的一折,写建文帝剃度为僧,逃窜在外,一路上看到被杀群臣,传首四方,以及被牵连的在乡臣子和宦门妇女,押解进京,种种惨状,不忍目睹,因而悲愤万分。全出由八支曲子组成,每曲都以“阳”字结束,故又名“八阳”,长期以来,传唱不衰,所谓“家家收拾起”,即指第一支曲首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而言。
欣赏
曲调高亢激越,悲壮凄怆,表达了建文君逃难时的悲凉心境。
此曲气势磅礡,历来称为名曲。清初有“家家收拾起”之说。
杨恩寿《词余丛话》云:“《惨睹》一出,发端无限凄凉。帝子飘零,迥异游僧。
托钵选词,何亲切乃尔。神情之合,排场之佳,令人叹绝。”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70682/918cee9a997ca4b3.gif)
唱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70682/4bf13c191a79eeda.jpg)
[倾杯玉芙蓉]又名[倾杯赏芙蓉],南正宫集曲,由[倾杯序]、[玉芙蓉]两牌组成。首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句,须唱出帝子飘零,不胜凄凉之情。
“起”字可高其音,“担”字出口“2”音延长用卖腔,而后豁足。“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句为本曲“务头”,须发调高亢浏亮,行腔彻满,悲愤之情自见。“恙”字擞腔须带哭音。曲尾“到襄阳”三字,应唱得有气势,“襄”字出口以“西”音徐徐转“夹”音,而后放足,三叠腔第二音高第三音用落腮口法,不可草草放过。
作者
李玉,字玄玉,也写作元玉,别号苏门啸侶,江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焦循《剧说》中说他“元玉系申相国家人,为孙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因著传奇以抒其愤”。申相国,即明代的首相申时行,李玉是申时行家人。他受到申时行的孙公子的压抑,不得参加科考。不过据说他曾在明末中副榜贡生,入清后,绝意仕途。他的书斋名为"一笠庵",人称"一笠庵主人"。李玉是明末清初创作最多、影响较大的戏曲作家之一,,所著传奇约40种。他的代表作是《清忠谱》。但他早期最著名的作品却是《一笠庵四种曲》,即“一人永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70682/ee9e4c9c3b5b61b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