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从容小主文学院读书笔记丛新评论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216——218章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216——218章

作者: 从心丛新 | 来源:发表于2024-03-28 15:50 被阅读0次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第216章到第218章,它们分别是《曹秋堂曹崇安两位烈士》《西坡事件》《刘邓指挥部转移黄金庄村》。

这几章讲述的是李彦国老师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邻居曹海吉,便想到了曹海吉的伯父,想到了过去的血雨腥风,想到了为抗击日寇的革命先烈们。

一、永远铭记的两位英烈。作为王金庄文化的传承者和记录者,李彦国老师已经形成了职业习惯,看到谁都想探寻其身上的故事,因为他知道每一个王金庄人的身上都会有历史文化传承,这仿佛就成了李彦国老师现在的生活和历史使命。

这不,他看到了曹海吉,就想到了王金庄让人敬仰的抗日英雄——曹秋堂、曹崇安,其中曹秋堂是海吉的伯父。

李彦国老师用一篇文章,《曹秋堂曹崇安被日寇枪杀于西坡村灰水沟》,再现了那段历史。


“1941年春天,为了抗日斗争的需要,涉县井店区成立了武装委员会,王金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支援前线,反奸除霸,清理旧债,土地改革,只要年满16岁至45岁的村民均参加民兵组织。

1942年的一天,在山头放哨的民兵传来消息,日本鬼子已进入王金庄东部的村庄。王金庄村民兵连长曹崇安和公安主任曹秋堂火速安排,村里男女老少向村后深山转移,隐蔽在山岩,洞穴和梯田下的暗洞中。

……

为了探明情况,曹崇安和曹秋堂二人到前边几个村子侦查,没有发现异常,返至西坡村时遭遇日军……。”


两位英雄为保护村民,被日寇枪杀,壮烈牺牲,曹崇安牺牲时年仅23岁,他的女儿曹增强才7岁,儿子曹松吉才5岁。曹秋堂牺牲时也只有26岁,只留下一个女儿,也叫曹增强。

多么年轻的生命啊!在刚刚绽放的年龄便枯萎了,但他们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他们是为了掩护王金庄的父老乡亲,他们是为了打击残暴的日寇,他们是为了国家民族战死疆场。他们是王金庄永远的英雄,他们是王金庄人永远的骄傲,他们在王金庄人心中竖起了不朽的丰碑。

两位烈士都埋在后郊老坟,两个墓穴一左一右,出殡那天,全村人都来送葬,一时间哭声连成一片,乡亲们用最虔诚最隆重的方式,送两位年轻的英雄最后一程。

两位英烈,你们的浩然正气万古长存,你们的英勇无畏会激励着王金庄人奋勇前行,日本鬼子不滚回老家去,王金庄人就誓不罢休。

那一天下葬时。忽然从四面八方飞来一群又一群的乌鸦,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凄凄惨惨地在坟墓上空盘旋。这种灵鸟,用独特的方式守护和陪伴逝去的生命,用这种方式看守墓地和保护英烈的灵魂。

李彦国老师一直想记录这段历史,所以他主动找海吉聊天(曹秋堂没有儿子,海吉被立为其继子,顶立门户),并粗略记了个笔记,他的笔记后来被村志主编收走;2019年9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方东。来事发地西坡村考察,回京后,他也想了解这个笔记。

李彦国老师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他想到“王金庄即将成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专家学者对这份遗产研究得特别细致。他们要将一个真实的王金庄呈现给世界,王金庄村民就要成为全球公民。作为全球公民,一定要认真回答专家调研的问题”。

李彦国老师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不仅再次去海吉家询问,还亲自到两位英雄的坟上去考证,这就是李彦国老师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他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两位先烈最崇高的敬意。

二、不得不提的西坡事件。西坡村距离王金庄五里地,也是个抗日名村。西村村民上下齐心、同仇敌忾,积极配合八路军进行抗日。在中国人民同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的八年抗战期间,我党领导太行人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的斗争,西坡村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八路军首长被国民党截了粮食和武器,宁愿选择走大老远的路,也要到西坡村去修整,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西坡村教学的八年里。李彦国老师听到了西坡村人民在八年抗战中的很多故事,西坡人民对我党在抗战时期的十大救国纲领如今仍记忆犹新。他们传递情报,运送公粮,掩护干部,运送公粮,反霸除奸,积极配合我党在太行山区的反扫荡工作。当时西坡人最痛恨的就是汉奸,把往八路军锅里下毒药的汉奸,一顿乱石就砸死在外河沟,时至今日,他们谈起来还是那么义愤填膺,还是那么咬牙切齿。”

西坡事件也称为长角湾事件。“王金庄——西坡一线在太行山古台小流域上游,顺流而下,有刘家、禅房、大洼、古台等几十个山村,这里崇山峻岭,地形复杂,日寇进山时,眼睁睁看到地图上有个西寂寥村,终归没有找到,这里的地形很适合游击作战,自古为兵家所青睐。”

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土匪来了,日寇来了,中央军来了,八路军也来了。

国民党新五军孙殿英,本是土匪,又属于国民党中央军,和共产党八路军有来往,也同日本人勾勾搭搭,同时设了三个办事处,狡兔三窟,大敌当前,不一心一意和八路军连起手来一致对外,还狗咬自己人”。

孙殿英的新五军占领了长角湾这块战略要地,不对付日本侵略者,却要拦截抗日的八路军,抢夺粮食,缴械武器。


1938年2月底,孙殿英部阻拦中共冀豫特委、八路军先遣支队第三大队、磁县抗日政府和民军十三支队,在黄金庄滞留多日。王维刚,张锡衍,陈友聚等首长前往谈判,全被扣留。

后经八路军129师首长与孙殿英严正交涉后,孙殿英才下令发还武器放人、放粮。


这就是王金庄历史上有名的的“西坡事件”,这个事件揭露了国民党的两面派嘴脸。

看到这里,我与李彦国老师有同样的感觉。


“从1840年破了国门,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高举血染的战旗,冲锋了100多年,仍未能救我中华于水深火热,中国共产党凝聚了各种势力,赢得了国家独立,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仗不知道还要打多久。

土匪大哥,中央军老弟,日寇犯我河山,烧我房屋,奸我妻女。同为中华儿女,我们为什么不同仇敌忾,驱除鞑虏,非要窝里斗呢?”


尤其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本来抗日形势一片大好,但国民党依旧阳奉阴违、耍两面派。孙殿英扣留八路军将领等行径就是国民党“消极不抵抗、耍两面派”对策的一个缩影。

倘若国民党和共产党真心实意、一心一意联合抗日。小日本可能早就被赶出了中国领土,我们的国土可能早就脱离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我们的老百姓可能早就脱离了苦海,也不会有后来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也不会被人民解放军打到台湾岛,犹如丧家之犬。

所以“西坡事件”表面上看只是太行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小事件,它的背后却折射出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也给我们启示,当外敌侵犯时,华夏儿女一定要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因为我们“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三、英雄的村庄,革命的村庄。王金庄不仅有曹崇安、曹秋堂这样的英雄,还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积极参与到抵抗日寇的斗争中,为刘邓大军转移到王金庄村、为反击日寇的多次扫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王金庄群众的英勇事迹。


“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的军事家看准了这个地方,李彦国的爷爷李景昌等几个地下党员带着磁县抗日政府、中共冀豫特委,八路军129师,先遣团和民军十三支队,从能载运货物的两条路上出进,带着邓小平,刘伯承,王维刚,张锡衍等首长从10条小路上折返。日军下元勋弥师团倾其一个师团的兵力,多次扫荡清剿,连个中央首长的影子都没有看见,气得狗日不轻。

为配合129师反击日军各村民兵开展联防,保护群众,转移护送抗日干部,抗日干部发动黄金庄人民在梯田下修地洞,隐蔽防御、瞭望、进攻,地洞双层相通,多洞相连,可堵可开。日军进村时,男女老少进入地洞。黄金庄村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共有战斗民兵100余人。”

“1942年5月21日,日军进行第6次扫荡,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率129师司令部离开赤岸,再次来到黄金庄……等到日军从东西两路夹击时,首长们早已从毫无人知道的小路转移出去了。”

机智勇敢的王金庄村民,就这样一次次保护着我们的刘邓指挥部,保护着我们的首长,他们声东击西,耍得小日本团团转,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扫荡,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不会忘记他们!

王金庄不仅是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它还是个英雄的村庄,革命的村庄。李彦国老师作为老革命家李景昌的孙子,除了为自己的爷爷骄傲和自豪之外,他还想用手中的笔去记录王金庄先烈们的革命事迹,让王金庄的子孙后代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让王金庄革命的火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

  • 作品23: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

    作者/李彦国、从容小主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内容介绍 讲涉县必有王金庄,讲王金庄必有悠久的历史故事,在王金庄特...

  • 吃三道

    长篇纪实体小说《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的创作正在进行中。 小主老师要搞清什么是“吃三道”,我说让她一笔带过,她说不...

  •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纲要

    家住在太行山深处王金庄的老农民李彦国,出生在贫穷的1960年。他头脑灵活却一辈子认真又实在。土地是他一辈子的情结。...

  • 《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开笔宣言

    阳澄湖有大闸蟹,天津也有大闸蟹呀。这些大闸蟹都被稻草绳梱住了,售出时,大闸蟹卖多少钱,稻草绳也卖多少。稻草绳笑了。...

  • 王金庄李彦国

    我59岁,不小了。桂琴老师帮我下载了微信,我不知道智能手机是这么好的一个东西。 2017年4月20日,我发现了简书...

  • 收藏:苏州作家蒋坤元今日发文《读山里老师李彦国》

    【今日收藏】《读山里老师李彦国》 王金庄有句话叫“不适夸”。我就是典型的“不适夸”。有人说个好,浑身细胞活跃起来,...

  • 梦想始于六里桥

    题记:河北太行山的乡村教师李彦国,让他的家乡王金庄活在了文字里。我也常常想起我的六里桥,我的失地! 一位高干子弟朋...

  • 特别推荐140丨红薯藤1,漫延山里山外

    早就知道李彦国老师《王金庄李彦国》、春天里百花香《雪梅微刊》这两个公众号出自美女陈林之手,依稀可以使人想见一位小姑...

  • 我们一家子(八口)

    爷爷:李彦国、60岁、教师,涉县西坡小学,退休,所学专业体育教育。 奶奶:王爱鱼、61岁、务农,涉县井店镇王金庄四...

  • 话说偏僻王金庄,钟灵毓秀风水祥

    话说偏僻王金庄, 钟灵毓秀风水祥。 人杰地灵冇得说, 它是李师美家乡。 李师究竟是哪个, 说与你听别慌张。 彦国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216——218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gy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