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下》出了第二部,延续第一部的精彩,老北京城的故事还是这么有味道。
这次是小女人徐慧真的故事,率真、讲道理、有脑子有执行力的慧真,靠着自己,经营着小酒馆。时事在变,“公私合营”、“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小女人徐慧真的道德观、价值观没有变,她的经营理念没有变,就是一份绝不卖假酒不做亏心事的诚,一份第一个参与公私合营第一个办理识字班的勇,在改革开放的好时代里,带领身边人发家致富。
小女人慧真的故事吸引人,电视里一众的老戏骨也是让人看得过瘾,老旧的胡同画面、有味的京腔让画面感真实。但,这里,最吸引我的,是贯穿其中的那个小小的酒馆。
小酒馆,纳天下。
酒馆,不是餐馆,不需烤鸭牛排,有钱没钱的,进来喝二两。下酒菜,花生米一碟,毛肚一份,要吃的,柜台交钱自取。今个心情好了,兜子有俩小钱了,再加二两小酒,仰头而饮,花生米扔进嘴里嘎嘣脆,这酒,够味!
来喝酒的,有老师,有拉三轮车的,有街道干部,有干苦力的窝脖儿,有做生意的,有讲面儿的爷……什么人都想进来歇一歇,聊一聊。人来人往,总有那么些固定的老顾客,每天的习性一样,坐下来,和熟识的人打个招呼。
各色人等,就有各色的习性。
那个干苦力的窝脖儿,进来就直奔柜台,取上二两酒,不要小菜,便蹲在一旁,独自闷着喝起来。这讲面子的牛爷,每天必坐固定的中心位,人家不缺钱,但就是不当天结账,要一月一结,这就是面儿。还有一个会唱懂收藏没有固定职业但有气节的片儿爷,高兴了,唱上两嗓子,没钱了,就不点小菜了,喜怒哀乐全在那张脸上。这有文化的小学老师徐老师,和这不得志的范干部,互相看不太顺眼,却总要坐在一起,又按按较劲着,喝着酒,看对方的不如意,就是一大快事了。
小酒馆,还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但有的是天下事。
虽然是平头百姓,这上到国家政策,下到谁家的鸡毛蒜皮,一起畅谈便是来这喝酒之人的一大乐事。喝酒,助兴的,不仅仅是那嘎嘣脆的花生米,更是大把的时事和故事:谁家的男人回家挨了媳妇的骂,国家倡导大家要五讲四美学习文化了,听说人家老美搞了个厉害的武器,你说国家是怎么定性投机倒把的……
一人起个头,三五成群,便七嘴八舌起来。这份热闹,这份畅快,这份没有约束的自在,只属于这个小小的酒馆。
小小酒馆里,更有一个会变通有风情的老板娘。这人来人往,谁开心,谁不得志,哪个又有心事,老板娘一扫全在心里,陪郁郁寡欢的喝上一杯,和那开心的聊上一句。见人说人话,见鬼啊,说鬼话。招呼得各色人等服服帖帖,小酒馆里热闹却不生事,全是老板娘的本事。
比起而今,装潢高大上、不能大声说话、里面的男男女女穿得端庄坐得得体的五星级餐厅,比那音乐声划拳声上百分贝、光线昏暗、只谈寂寞的酒吧,喜欢的,就是这个简单、热闹、自在、畅快,说着天下事的小酒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