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般若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念be-ruo,意思理解为佛家的大智慧。
般若智慧,可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而是很大很大的智慧。究竟有多大?
如果翻开现存的般若经典,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完那些文字。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矣!所以,般若不是知识,不是平常的智慧,是永远无尽头、又无穷大的智慧。
故名般若。
禅宗六祖慧能只听了一句《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倾刻间就开智慧了,他得到大智慧。
大智慧,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智慧!
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回到长安,翻译无数的经卷,真正被人传诵的,当为260字的《心经》。
可见,他也是取得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的人。
看过《西游记》小说。小说里,唐僧给孙悟空念的咒语,大概就是《心经》。
孙悟空,其实就是心的化身,上天入地,变化多端。然而,他却是石头变成的!寓意更加深刻!
人的心,天上的云。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心的力量大,却大不过五指山。
五指山,是佛祖的五个手指头。
可见,心再大,没有手大。所以,想的再多,不如做的多!这样理解,不知道,可不可?
《心经》的开头,重点强调了四个动作,这个是必须在意的。
那四个动作?观,行,照,度。
这四个动作,其实是开智慧的密码。
掌握这四个密码,抓住这四个动作,慢慢地,慢慢地,念起来,放进身心里面,忽然间智慧开了,脑袋不疼了,心灵手巧了。
如果达到不念就能开悟,这一定就是达到般若智慧。
观什么?观自在。自在又如何?就是菩萨。菩萨是拥有智慧境界的人了。所以,念:
观自在菩萨!
行什么?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一边看一边走,这时候,就来到了大智慧的彼岸!从此岸到彼岸,人生,就是一个行走的过程。成佛,也是这个过程。
佛,对开悟的人的敬意之称。
照,为啥照?你自己往大智慧的彼岸走去,肯定会左顾右盼,会看见五蕴,看见了又如何?都是空的!
所以说,照见五蕴皆空!
既然清清楚楚地照见了五蕴,却说都是空的。真的难以理解。
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就是佛家对人类的现实世界的表述。这也是做为人所能真切感受和体验的实际存在。
然而,皆空!这就有必要升华自己的思想意识。为什么都是空的,其中必有大智慧可以悟出来!
站在佛法高度,所谓修心养性,就是这个照见五蕴皆空的过程。照见了,成佛了。照不见,只能在六道轮回!
如此走开悟之路,务必坚持自性,即观自在,还有佛性,即向往般若波罗蜜多的大智慧彼岸。
这样的行动起来,自然就度过了此生的一切苦厄,必将抵达快乐无边的极乐世界!
最后,再念一遍心经的开头: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