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胄,字绍玄,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宝鼎人。薛胄出身于河东薛氏官宦世家,父亲薛端曾经做过北周的蔡州刺史,北周明帝宇文毓时,薛胄继承了父亲文城郡公的爵位,逐步升迁到上仪同三司,不久被任命为司佥大夫,后来封为开府仪同大将军。
隋高祖杨坚受禅即位后,提拔薛胄担任鲁州刺史,未及上任,改任代理庐州总管,不久又升任兖州刺史,后又改任郢州刺史,不久改任大理卿。
薛胄少年时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有一些先秦古籍长年放在别人的书房,无人翻阅,因为这些典籍内容太深奥,里面有许多奇人异事,让人难以理解,薛胄得知后,前去翻阅,并一字一句地抄录、解读、注释,直到书籍内容烂熟于胸,方才罢休。薛胄好学、用功,领悟能力很强,遇到罕见的奇书,他一读也能明白其义,而且经常叹息前人的注疏不够准确完善。当时的儒生们聚会时,他谈起书本知识,头头是道,经常能发挥出新奇的见解,辩正前人的不足。当时的大儒们,都很佩服薛胄。
少年时代的刻苦攻读,为薛胄以后在仕途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明帝时,世袭爵位为公,后任司佥大夫,又升为开府。
隋文帝时,薛胄因与朝政意见相左,累转郢州刺史、兖州刺史。因在兖州政绩卓著,后又迁征云南任大理卿。在此期间,平暴除乱,持法严正,在政坛甚有口碑,又一次被召回京师,任刑部尚书,但终因他性情刚正不阿,坚持自己的政见,与当朝分庭抗礼,又一次贬配岭南。因长年奔波迁徙,心力交瘁,卒于途中。
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薛胄在担任兖州刺史时,他在原石门的基础上,利用堰水发展生产,筑坝拦截泗水用于灌溉兖州的农田。薛胄在兖州兴建的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被史书上称为“薛公丰兖渠”。
薛胄到兖州上任后,发现监狱里关了几百名犯人,都是前任留下的积压案件,没及时处理。薛胄是个精通法律的大才子,用了十几天功夫,就把这些案子全部处理完毕,冤枉的犯人们也都放了回去,监狱里空空如也,这让大家很佩服。古兖州城的东边,有沂水、泗水两条河流,在这里汇合后向南流去。因为河道不畅,造成水流泛滥,把大量的农田淹没成沼泽湖泊,影响了当地百姓的农业生产。薛胄研究了地形水势,带领百姓采石筑堰,强令河水改道向西。这样,原来的沼泽湖泊变成了良田。河水改道后,又可以通航,促进了商业贸易。兖州百姓感激薛胄的功德,把这条改道后的河流,称为薛公渠。据《济宁市志》载:乃于城东二水交流之处,积石堰之决令西注,坡泽尽为良田,又通漕运,利尽沧海,谓之曰:薛公丰兖渠。从这一段官方历史记载看,薛胄对金口坝这一利民工程的实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这一工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正式开会通河。因而兖州老百姓把这位品德高尚、饱经政治风云的隋代刺史永记史册,并世代传咏着他清正廉洁、爱民恤物的事迹。
主要参考文献:《济宁市志》《隋书解读》《周书》《北史》《隋书》《全隋文》《国清百录》《隋遗录》《中国运河史》《唐宋帝国与运河》《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大业杂记》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