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会有人死去。不过总是令人很无奈——该死的人没死,不该死的人却死了。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人是该死的,哪些人又是不该死的呢?
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很复杂,但是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也复杂不到哪里去,或者说,原因也非常简单。
动物的本能昭示着一个基本规律——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一事当前,一人当前,总是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如果从一件事情上,或者从一连串事情上,得到的利益比较多,甚至比期望得到的还要多。人们便会热衷于从事那件或那类事情。同理,如果从某个人那里,得到的利益比较多,甚至比期望得到的还要多,人们便会拥戴那个人,感恩那个人,从而祈求那个人的自然生命越长久越好。即使那个人的自然生命不复存在,人们也会把他的精神生命奉若神明,并且永世难忘,代代传颂,祝愿其流芳千古!
如果从一件事情上,或者从一连串事情上,得到的利益比较少,甚至得不到利益,人们便不会去做那件或那类事情。同理,如果从一个人那里,得到的利益比较少,甚至得不到利益,人们便不会拥戴那个人,更不会感恩那个人,从而对那个人自然生命的延续毫无兴趣,一言一蔽之,关我屁事!
如果某个人,在得势时,不把别人当人看;在失势时,不把自己当人看。这个人,尽管其肉身还在苟延残喘,但其精神生命,却早已死去。
如果某个人,在占据某种资源时,飞扬跋扈,穷凶极恶,恃强凌弱,巧取豪夺,以折腾更弱者为乐,以欺辱童叟妇孺为趣,人们便会祈求上苍降旨,让那个人尽快死掉,哪怕早一秒钟也是好的。那个人即便死了,也会被钉在耻辱柱上,盖上“遗臭万年”的印戳。
受制于话语管理,我这里只能以企业家为例。睿智的企业家,之所以基业长青,之所以追随者众,源于他把人性中的善,经营到了极致,源于他把人性中的恶,规避到了最低值。
愿这类企业家,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愿这个世界,早一天不再让人感到无奈。
有幸看到这篇文字的有缘人自然心知肚明,我在这里说的全是最一般的常识。不过,令人窒息,令人悲催的是,心性浮躁的人们,重新回到常识,已经变得非常艰难。
呜呼哀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