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越享生活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97448/7ad407c2422c1b92.jpg)
Part1 关键词:独处、付出、回报
比丘们,一个真正懂得独处的人 ,就是他在人群之中 ,也必定是活在当下一刻的 。如果一个人在森林里身居独处而不专注于当下这刻,反而徘徊在过去未来 ,他便不是真正独处了 。不要追逐过去,不要迷失于未来 。过去的不在,未来的未来 ,彻视生命的当下 。
在《佛陀传》里看到这句话后,脑子一股清凉 ,醍醐灌顶 ,耳目一新,感觉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散发能量。
我们常常认为孤独就是能和自己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是听音乐,阅读,锻炼等,只要自己能一个人去完成了,就可以说能与自己独处 。我们总认为独处就是能一个人去面对该做的事情 ,完全忽视思想意识存在。甚至认为只要一个人整天呆在家去幻想未来,回忆过去,哪怕一句话也不说,这也是一个人的孤独 。尽管思绪万千,飘忽不定。每天有想不完的问题,哪怕一刻也没有把思维停留在当下!总之,过往的我总认为只要能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就是和孤独相处了 。
佛陀告诉我们,更细微的孤独是把当下的思维停留在当下,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观察内心的感受,用心去体验当下这一刻时空对你而言的重要性 。可我们真正的有多少人心和形是在一起的呢 !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97448/395ea1bb409a204f.jpg)
年少时,常常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要是有一天没有朋友玩耍会觉得害怕、恐慌,似乎越热闹对我的安全感越多 ,也不会觉得有被抛弃的一天 。
直到看到周国平老师的书以后,一直强调我们要和孤独共舞 ,学会在孤独中成长,去沉思 。从此,思想上改变了,盲目认为一个人的孤独其实挺好的,哪怕一个人去做一件事情,认为也是体现一个人独处的能力 。大学期间,每天来往一个人 。“独往吾感清净,不为人群而烦恼 。”朋友这样问起时,常常这样回答 。但我一个人时,没有觉得真正的舒适与发自内心的愉悦。也没有《佛陀传》里所说的自在、安然 。反而是一种自我的抵抗——我就要一个人,一个人也挺好的 ,我就要学会孤独 。
那时,怎会知孤独的真正含义 。孤独,与是否一个人无关,与人群的多少无关 ,与环境无关 。是一种内心的安然 ,是能否以当下的自己和谐相处的状态 ;是在人群中或在喧闹中,能感受到自我的时刻。一定是一种心境,而不是人群的多寡。在佛陀对比丘们的教导中 ,深刻认识到隐居 ,孤独 ,都是一种心境 ,绝非跑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悠居,而是看我们怎样去面对内心这个广博而充满神秘的领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97448/c274abe707c642d6.jpg)
部分文字摘要以下书籍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97448/f570350876b0723b.jpg)
Part2 ✨ 每日复盘、不断精进 ✨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97448/2f2bc57db95dcba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97448/da53fdfc058ef2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