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读书技巧上面独树一帜,国内很多相关的书籍都是日本人写的,书薄、又很实用,读者喜欢读,出版社也喜欢出。本书作者桦泽紫苑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因为在读书上的独到见解和长期的公众平台上的分享,是日本读书界的大V,每年出3本书,连续5年至今已经出版了15本书了,同时保持每个月20~30本的读书量,这种持续性的输入帮助他能够做到每天的输出。
下面是本书提炼出来的九个读书技巧。
一、区分“信息”与“知识”
一年之后果实的是“信息”,十年也不过时的是“知识”,从网络、电视、杂志等途径获得的内容大部分是“信息”,而系统的书本上得到的是“知识”。“信息”是information,只是碎片化的知识,它需要经过收集、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系统化和完善之后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产生帮助,形成“知识”的intelligence。
二、一周输出3次来强化记忆
很多大脑的科学研究证明,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就是“将最初输入的知识在710天内输出34次”,当信息被重复3~4次的话,大脑就会给这部分信息贴上“重要”的标签,然后这部分信息会被转移到大脑记忆的金库-颞叶部位。信息一旦到达颞叶部位,就会变成难以忘却的记忆,被长期保存。
三、输出的4种方法
-
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用笔在重要的内容下划线
-
给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向别人推荐你读过的书
-
将读书时的感受,发现和名言名句写到微博或朋友圈与人分享
-
在简书、知乎等自媒体种写书评或摘要
四、出门前做决定,一天读一本书
上班族往返通勤时间一般在2小时左右,2小时读完一本书比较费劲,但23天的46个小时,完全足够读完一本书;地铁种玩手机时最大的时间浪费,把碎片时间留给读书,包里放一本书,告诉自己今天一定要读完,当有了这个目标后,身体就会又紧迫感,促进去甲肾上激素的分泌,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
五、深读而不速读
对“读过”的定义时“能够说明其中的内容”,并且“能够就其中的内容就行讨论”。如果连自己的感想和意见都表达不出来,读书的意义就没有了。能够做到在聊天的时候就一本书的内容评述10~20分钟,得到大家的赞同,就算是达到了“能够就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的水准了。
六、书不用太干净
读书的人可分为两派,一派是“整洁读书法”-书要包上书皮、中间不能有折页;另一派是“涂鸦读书派”-里面写满批注,到处都属下划线,折书角、贴便签等。与正常的读书方法相比,一边读书一边用“涂鸦”的方式“输出”更能提高记忆效果。
七、西柚鸡尾酒读书法
将切开的西柚用手捏一下,将果汁挤到鸡尾酒种,这便是西柚鸡尾酒。即便西柚被挤过一次,如果再次用力挤的话,还会出来更多果汁。当然,从一个西柚种基础的果汁越多越划算。知识的输入与挤西柚汁很相似,提高汲取书的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输入”知识时要以“输出”为前提。也就是说,下定决心,读书之后,一定要“输出”。
八、15'-45'-90'
人可以在15分支内维持较高的精神注意力,维持普通精神注意力的时间界限是45分钟,如果45分钟之间稍加休息的话,精神注意力可以延长到90分钟。最小的读书时间单位是15分钟,生活种有很多碎片化的15分钟,用4个15分钟读书,比连续读60分钟的效果好的多。“首因效应”和“末尾效应”在每个15分钟都会起到作用,而连续的60分钟只有一次首因和末尾。
九、“首破离”读书法
“守”是跟随自己的师父学习其流派,并深入钻研;
“破”就是穷尽师父的流派之后再对其他流派加以研究;
“离”就是自己的研究集大成,其后开拓自己的境界,独创新流派。
书大致可以分三类:
-
首—学习基础知识的入门书
-
破—学习别人方法的应用书
-
离—探索自我模式的“突破”书
大部分人总是希望买“离”的书,但阅读适合自己现状水平的书,可以使你的自我成长提高数倍。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