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冰雪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齐衰:麻布缝制)的人、着冠冕礼服(古人有“上衣下裳”之说,冕衣裳是贵人们的盛装,大夫以上可穿,也有年少世袭贵仕者)以及失明(瞽者)的人,若他们来拜见时,即使这些人年少,孔子也一定会从坐席上起身;若经过他们身旁时,一定会快步疾行(钱穆:“古人以疾行表示敬。”)。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10》天下第一绅士范氏曰:“圣人之心,哀有丧,尊有爵,矜不成人”。孔子是非常重视礼节层级的,这个在《乡党篇》有多种多项的论述。所以,钱穆大师说——“圣人心德之盛,愈近愈实,愈细愈密,随时随地而流露,有不期然而然者。此诚学者所宜留意”。圣人气象并不总是云蒸霞蔚闪耀登场,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先秦乡饮酒时必须遵守尊卑长幼顺序,违序即违礼。孔子说:“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礼记·曲礼》)即长者不饮尽杯中酒,少者不得饮,哪像现在的酒桌,敬酒者不管尊卑老幼性别,自己先干为净;有的人更甚,还会逼酒,盯着你必须喝完。“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举行乡饮酒礼,必得让长辈先出,然后自己才出,以示尊老。在孔子看来,饮食也是一种仪式,它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体现的是神人、尊卑、长幼关系,用现在西方的观念说,我认为是一种高贵的绅士风范。
在西方坐电梯的时候,陌生人碰面也会微笑致意,男性总是为女性扶门,就餐前后会帮女士拉椅子取挂外套;回国以后,每次在公众场合被粗鲁的男性推推搡搡,连一个道歉都没有,慢慢也习惯了!我们学古并不提倡泥古,可如果连这一点基础礼仪涵养的尊重精神都丢掉了,不能说不是文化传承断裂的悲哀!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10》天下第一绅士《论语》15.42这章讲述孔子接待盲人乐师的一幕出现的细节,孔子的细腻入微真是非常感人的。尽管当时的瞽者其实是有专门的导引人的,但圣人真是天下第一绅士,如春风化雨,行不言之教,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推己及人的仁爱心肠。
我把后面写的此章节挪到这里一睹为快:
【原文】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冰雪译文】
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喔。”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喔。”待大家都坐下来以后,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出去了以后,子张就问老师:“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引领帮助乐师的道啊!”
多么有人情味儿的一幕场景!感动!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10》天下第一绅士【附录文献参考】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见圣人仁敬之心,随感而应也。动容周旋,无不中礼,圣德之至也。
《论语注疏》曰:言夫子见此三种之人,虽少,坐则必起,行则必趋。
包咸曰:此夫子哀有丧,尊在位,恤不成人。
范氏曰:其作与趋,盖有不期然而然者。
尹氏曰:此圣人之诚心,内外一者也。
龟山杨氏曰:此皆自尽而已,非为人故也。
《论语学案》曰:陆子曰:“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遇可哀而哀,遇可敬而敬,遇可矜而矜;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亦适得乎常心而已。
陈祥道曰:君子以仁存心,故见齐衰者则不忍;以礼存心,故见衣裳者则不慢;以诚存心,故见瞽者则不欺见之。虽少必作,于长者敬之可知矣;过之必趋,于与处者敬之可知矣。见之过之而未必狎,见齐衰虽亵必以貌,见冕与瞽虽狎必变,夫子居乡之容也。
张栻曰:爱敬生于中而形于外,惟圣人为能有常而无失也。于齐衰,哀有丧也;于冕衣裳,贵达尊也;于瞽者,矜困穷也。推之,则帝王所以治天下之纲要也。
吕柟曰:夫子敬齐衰者、瞽者与冕衣裳者等,缅想其心,尧之不侮鳏寡,舜之不虐无告,文之惠及鳏寡,其揆一也。
云门隐者按:圣人只是真心流露而非造作,按礼而行也,而仁在其中矣。
李炳南曰:齐衰是五种丧服中次重的一种。丧服最重的是斩衰。皇疏:“言齐,则斩从可知,而大功不预也。”这里所举的齐衰包括斩衰在内。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本章文献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新解》《论语讲要》《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会笺》《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全解》《论语集说》《丧服义疏》《四书解义》《问辨录》。
网友评论